几近年关,局比较多,在近期一场局上,一位朋友非常正式深情地问我上述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他身边身边很多人都有两三套房,而且一家都有多套,得出未来的人是不缺房的结论,“那我现在手里面的三套房怎么办?” 孕妇效应的其实就是认知的偏差,好比当你怀孕了,你就会在大街上看到特别多的孕妇;当你买了一个LV包包,你就会在大街上看到特别多的LV包包…… 你觉得你身边很多人有两三套房。但是,我告诉你,武汉人还有很多没有房,而且还有更多的人想要来武汉买房工作、生活。 孕妇效应,其实表达了我们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取决于我们的样本量,取决于我们的角度,取决于维度。 最近市场悲观情绪较重,我的个人感触就是,连不少武汉人都不太看好这个城市的房地产了,甚至还有那些手里持有武汉多套房产的人。 前两天收到一个留言,质疑武汉房价未来的走向,认为三年后到处都是卖不出去的空房子,未来房价暴跌…… 你去问问说这句话的“砖家”哪个不是名下2、3套房?如果你真的因为房价大跌而不买房,那我只能提醒你该交智商税了! 或者我再换一个思路。你觉得调控政策会让这绝大部分已经买了房的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从而去弥补那小部分没买房的人吗?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亏了,大部分人一起亏。如果赔了,你真的有什么可以赔进去的吗? 有个粉丝说:虽然我已经买了房,但是是刚需,以后还想改善,所以我仍然不希望房价涨。 但有一点我们真的不要忘记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那些跟武汉一样位于新一线的城市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涨没涨?各位,如果他们涨了,而武汉不涨。对武汉人民辛苦打拼积累起来的财富便是一种漠视。 说一句可能不太恰当的话:凭什么用同样努力赚来的100万,三年后,人家值300万,你的就只值150万? 谁也不敢百分百肯定,接下来10年的武汉房地产要怎么走。但我们可以从当前政策,市场分析端倪。 近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住建部表示: 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调控的体制机制。 与往年相比,有关部门连提了20次“稳”。首提“长期坚持房住不炒”,同时再提“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关于政策,应该已经再清晰不过了,既然“房住不炒”定位不变,那么就不会让住房有较大流通性,所以短期内别指望政策会全面放松。 为什么不能全面放松?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放松了房价会大涨。为什么会大涨,因为需求真实存在,只不过被各种政策限制住了。 所以,千万别再去数有多少空置房,也别去数有多少人买不上房子。因为未来几年城镇化还会持续快速前进,需求短期内不会少。 关于市场,就更有意思了,近十年来,武汉房地产经历了3次严格的房地产调控,几乎每一次武汉楼市都是震荡中平稳度过,甚至还在2019年获得全国成交套数、面积双冠王。 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住房成交20.91万套、2346万㎡,同比分别增长25%和29%,连续9年位居中国城市销量三甲,土地成交金额176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堪称中国“流量第一城”。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看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要看房企的布局。在更多的时候,那些地产大佬们的眼光和布局,是比所谓的前景规划更为靠谱的东西。 所以,对于房地产行业,我更愿意相信那些身经无数周期,看遍了身边人潮起潮落的企业家的眼光。 比如过去一年,知名房企也在武汉表现积极,就在前不久武汉土拍上,东西湖P(2019)214号地块引得25家房企竞争,中交完成价格熔断,可见其对武汉后市的看好。 或许你会反驳,股市如楼市,没人能看清大盘,都带一点运气。这话也没有错。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不论是美股,还是我们A股,都有一些巨无霸,在股市波动的这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就连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仍旧对私立银行注资救助。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这些城市的楼市体量就如同股市中的大盘股,不是鹤岗等能比的。 另一方面,开发商的应对也更耐人寻味——万科18年就大喊活下去,结果他们活下去的方法之一是继续拿地;融创说市场风险大,调控放松不可能,但是他们还在疯狂的玩着大鱼吃大鱼的游戏,一口一口上百亿…… 听到的和看到的,的确永远不一样,几乎没有大佬认为房地产这个行业未来不行了。 所以,笔者认为虽然这个行业已经到了中年,开始走下坡路,但是人的一生,中年最精彩。 如果是购房者,没必要去担心这个行业的兴衰,因为他短期不会衰,所以关键是算好当下的账。 2019年公众号发了200多篇文章,风格多变,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劝普通人买房”。 平时随性惯了,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银行卡里钱够,就不会想特别多。 2年以来,见证了很多家庭关于房子的故事,从那些故事里看到了爱和一个普通人对于家的向往和憧憬。虽说这种憧憬不一定非要用房子去安放。 他给了我们许多安全感、归属感,某种意义上他还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源泉。哪怕只是一个小公寓。即使累、积累压力大。仍然在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