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一下结果了,本来是有四块地要出让的,其中有一块地因为无人报价而最终流拍。另外三块地,丰台石榴庄、大兴庞各庄,瀛海各一块。 这其中,庞各庄地块最冷,据说报名的有两家房企,但最终网上竞价也只有一个,最终就是底价被保利摘得了。 瀛海镇的地块争夺最激烈,7个竞买主体,共30轮报价,最终溢价25.8%,成交金额28.2亿,中海还是牛,PK掉两大主要竞争对手拿下,巩固了其在瀛海的地位。 最后,石榴庄地块,地段是最好的,配套是最好,价格是最高的,不过它的优势是不限房价不限售,但热度相当一般,4个竞买主体,仅6轮报价即草草收场,溢价5.65%,被金茂 合生联合体拿下。 另外,庞各庄这个地块,也比较有意思,这块地去年12月是以共有产权地块出让过,但最终流拍,现在改成限竞房地块,虽然也是底价成交,但房企却多付出了12亿。去年规定是售价不超过32000元/平米,现在是不超过42158元/平米。 另外,石榴庄地块不限价却不受捧,主要原因是地块限制多,房企需要承当的代建部分非常多,总建设用地面积才2.1万平米,容积率为3,代建无偿移交的建筑面积就占到了23%。 对于这次土拍,大家聚焦的都是一些吸引眼球的指标,93.9亿,近百亿,25.8%的溢价率等等。不过我想说的是,其实情况远没有那么好。对于房企来说,现在的土地市场依旧不乐观,不敢报价和只敢报低价的地块比去年多不少。换言之,对于仅有的优质地块,费力去争夺也很正常。 第一是融资,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据说已经逼得超过360家中小房企破产了。 第二就销售,对房企来说,无非是两个选择,降价或者不降价,不降价很难卖,指标完不成,拖累股价,拖累销售额,甚至会影响未来的融资,因为银行等资金提供方很看重你的盘子大不大。降价走量是需要勇气的。一是要被扣上扰乱市场的帽子,二是可能会亏本。房地产的周期性决定了,现在卖的不少项目都是在高峰期拿的地,利润不算高,降价就等于白干甚至要亏本。当然,也可以卖身,卖项目股权,甚至整个公司都委身给大房企,但这绝对是最后的选择。 诸葛找房的数据显示,8月份以来,到9月中旬,二三线城市土地流拍率创纪录。11个热点二三线宗,流拍率最高的是惠州,达27.78%,武汉以22.22%的流拍率排在第二位。 地产商现在核算拿地环节,已经将房价模型调得非常严苛了,有top50房企人士告诉我,他们现在都是以几乎房价零涨幅来核算,这种谨慎,在过去几个月简直不敢想象。 典型的就是二线城市,本来房企今年的重点就是二线城市,这一点可以从众房企的上半年财报可以看出来,三四线储备土地比例普遍大幅下降,二线城市储备土地比例明显上升。但当前的土地市场变化太快,眼下二线城市流拍率却是最高的。 武汉,上半年土地市场最火的二线城市之一,现在流拍率居高不下。最近的几次土拍,一半都流了。其他如成都南京天津等也是如此。而整体则是溢价率明显走低,零溢价率地块数量大幅增加。中指院数据显示,8月份10个重点城市宅地整体溢价率环比下降8个百分点,上海只有0.77%。 这种走势都是与政策高相关的。就好比北京这次土拍,冷的冷,热的热。背后是地价仍然不愿意降,地方城市不舍得降,土地市场就不好,开发商不愿意买,地方城市收入也会受影响。 起拍价下降很关键,设置规则降低拍卖过程中的房企争夺的意愿,说白了就是也要限制溢价率。这种地块多搞一点,对城市有好处,开发商有好处,对购房者也有好处。很遗憾,现在的现实是地价的源头依然坚挺得很,压力都扔给了开发商和购房者了。北京还算好,也最多是调整一下规则,并没降多少,但城市段位太高,房企还是得买。但更多城市却不是这样了。 买不起地,融不到钱,余粮卖完了就只能断粮。房企不倒闭才怪,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优胜劣汰,但这背后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原地价。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土地市场的萧条,对后端的房价影响并不太大,地产商们都在熬着,要么熬过去,要么倒下去。 当前促销的确在增加,有些是分拆,以时间换购房门槛,有些是摘掉了以往的变相加价,,至于买不买房,我只能说,我们所期望的那种有诚意的降价很难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