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20年《社会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平衡。随着互联网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各种各样灵活就业新模式,显示了巨大就业潜力。 根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深圳对数千名农民工的调查,工作搜寻方面,农民工求职难,好工作稀少,企业对体力、年龄、文凭要求高。招工程序复杂,工作搜寻成本上升,互联网招工已经成为主要渠道。 总体上看,新生代劳动者不再追求劳动关系稳定性,对劳动关系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群青年员工不再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同时有更多精神追求,自由而不受约束。以稳定岗位来确定权益的保护模式,可能会逐步向以社会保护为主模式转变,以适应劳动者流动需要。 另一个群体是在科技和互联网企业中工作的白领员工阶层。2019年4月,高科技企业流行的“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工作模式席卷社交网络,反映了互联网企业投资退潮发展阶段,原来享受高福利待遇的白领阶层的一种焦虑心态,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带给他们深入思考。他们的维权具有很鲜明自主维权、自我发声、自我设计特点,而且对劳动法律认知清晰和明确,给企业劳动关系规范运行带来很大的挑战。 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与往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2020 年应届毕业生达到874 万人历史新高,比2019 年增加40 万人。加之2019 年及之前积累的历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力资源市场上毕业生供给人数将有所增加。从需求侧看,往年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金融、计算机、房地产、汽车等相关行业不容乐观,其用人需求难以有效扩大。 农民工作为另一个重点就业群体,其就业状况仍需持续关注。2019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833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01万人,增长1.1%。2019 年以来,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持续高于上年同期,且有逐步走高趋势。从往年经验看,在经济波动时期,农民工是受影响最直接、幅度最大的就业群体,农民工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按往年走势,春节前后调查失业率将出现季节性上扬。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劳动力就近从事非农工作的数量也在增加,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返回农村就业创业,体现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新变化。 同时还需注意,与以往城镇失业人员以传统低端制造业从业人员为主不同,2018 年以来,汽车、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服务、金融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行业减员较多,知识型白领人员失业数量有所增加。未来,随着中美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加剧,此类群体的就业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 蓝皮书指出,就业状况方面,调查数据显示,83.23% 的特大城市居民拥有稳定就业状况。上海最高,达到90.23%;其次为天津(88.59%);广州和武汉略低,但也均超过了80%;重庆居民目前处于稳定就业状态的比例最低,仅70.70%。 单位类型方面,特大城市居民在体制外就职比例高于体制内。43.57% 的特大城市居民就职于体制内,56.43% 就职于体制外。从地区差异来看,重庆居民就职于体制外的比例在五城市中最高(69.05%),其次为广州(63.65%),上海和武汉的比重略低,但也均超过了50%。总的来说特大城市稳定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从一个方面表明特大城市就业质量较好。 职业类型方面,根据最新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将就业人员的职业类型划为七大类。调查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员、社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制造业人员构成特大城市职业群体主体。广州有将近三分之一就业人员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五城市中比例最高。重庆、武汉、广州社会服务业人员均超过40%。天津、重庆、上海、武汉生产制造业人员比例均超过了五分之一,广州最低,仅14.3%。(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