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经常得不到领导认可,事情又特别多,经常要把工作带回家忙到九十点钟,压力太大了;再加上她对于银行柜员的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总感觉到自己无法很好地调适心态,看不惯有钱人的那些颐指气使的嘴脸,更使得她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第一次咨询时,基于对她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梳理,我建议她一定要基于自身的现实能力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实在承受不了,一定要找主管当面沟通,甚至看有没有内部调岗的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自由空间,切实减轻工作压力。 考虑到她对银行之外的其他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会对什么感兴趣,她的个性方面又比较敏感,能够很好地倾听他人并进行共情,我建议她不妨在业余时间尝试着参加一些学习,比如心理咨询师、整理师等,看有没有从事副业的可能。 几天前,她忽然发来微信:“徐老师,我觉得您上次说的银行内部岗位调整不适用我了,对于这个努力做却得不到认可、自己又不擅长的银行工作,我确实撑不下去了,特别想辞职。除了那些整理师、心理咨询师,还有什么职业比较适合我呢?” “您的意思就是我自己去找呗,为什么您不能根据我的性格来提出工作建议,给我指出哪个工作适合我呢?” 我知道,遇到职场迷茫时,太多人都跟小M一样,渴盼着能尽快寻找到一份所谓“适合的工作”。 但问题在于,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本身就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可你知道吗?如果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至少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其背后的假设是:我们与职业的匹配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职业成功和幸福;反之,就容易经受挫败感和迷茫焦虑。 说到人职匹配,就不得不介绍一位教授和他的著名理论,他就是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1854.11.14-1908.9.26)教授和他提出的“特质-因素理论”。 1872年,18岁的帕森斯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任铁路工程师。还没等他大展拳脚呢,1873年(仅仅一年时间),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冲击,公司很快破产了,他被迫失业了;之后他找了好几个月的工作,你猜怎么着,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人的工作。再后来,又跳槽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老师。再后来,他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 特质因素理论中的“特质”“因素”指具体工作对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资格的要求。 2、了解职业,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压力、任职资格、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 1、每个人各有不同,各行各业的众多职业也千差万别。从理论上来说,适合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工作是存在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坚定能够寻觅到适合工作的信念。 2、不去寻找,适合的工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寻找的过程就意味着一次次的“试错”,因此,我们要允许自己“试错”。 很显然,除了个人基本信息、教育信息和职业经历等相对明确外,其他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静心梳理,如果觉得有需要,可以请专业人员借助专业方法和工具实施。 往大了说,找工作除了工作本身之外,还应关注团队/部门、职能、组织,再大一些就是所在行业和区域了。 比如行业市场规模趋势、行业平均利润率、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及变动趋势、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等等。 想了解某个行业或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果该行业预期不会有重大变化,那么可以关注公司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如三到五年或十年以上)的资深从业者能开到多高的薪水,以此作为未来的薪酬预期的近似替代。 尽管这种访谈和预判带有明显的主观性,但你如果考虑到很多行业真实信息只有内部人才会知道,这种专家访谈对于职业决策仍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当然,再厉害的专家都无法代替您本人的思考,换言之,您需要用理性的头脑对专家提供的大量行业与职业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自我说服以建立稳固的自信心。 我们往往是通过“知彼”的过程(不断的职场“试错找对”过程)促进知己,而对自己了解越多,也就越能有针对性地获取有效信息。 问题1: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真正适合我呢?高薪?感兴趣?胜任?舒适?稳定?成长? 理论上你当然可以这样想啦(毕竟做个梦又不犯法,谁也拦不住你对吧?),但是很显然,每增加一条择业的标准,你就会剔除掉很多工作,看起来你是在不断聚焦,实则是在以你的多个标准进行多轮筛选,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错过一个又一个可能的好工作。 问题2:要是只有一两个方面适合我,其他方面都不适合我,该怎么办?要跳槽吗?往哪儿跳呢? 比如,对绝大多数尚处在生存期的人来说,一份稳定的、薪酬中等的工作至关重要,即便你不感兴趣,也很难获得什么成长,但这份工作可能已经是当前你能够得着的最适合你的工作了。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抱持着“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人生没有那么多完美”的合理期待,你才更容易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 问题3:有没有可能今天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将来就不适合了呢?有没有一直都适合我的工作? 无论您的判断与决策如何,这都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任务,因为过程中需要考虑和澄清、前后关联思考的因素太多了,必须要花费大量的脑力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完成。 参考资料:杨光富,弗兰克·帕森斯与现代学生指导制度的建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