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本身缺乏相应基本素质以及自身定位的偏差。 目前,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大多数高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 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不能等到快毕业时才来临时突击。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高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高校学生学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让大学生赢在职场起跑线,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 目前,“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就业鸿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 那么,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哪里来呢?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校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方法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另外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募的员工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缺乏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大学毕业生在社会的成长基本处于自发的状态。 从目前的职前培训市场来看,许多机构更多的集中于英语、计算机等单一职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外语培训、IT培训等。通过这些技能培训,受训者能够短时见效,满足用人单位的特殊技能要求。 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求职者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求职者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素质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越来越多的把目光从对求职者单纯的专业技能考核转向更能够反映求职者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能力素质测评。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在发生变化,另外,用人单位也希望获得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能够尽快融入工作的合格人才。 很多大学生都只愿意留在大城市就业、只愿意去大企业、政府机关就业。当然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大中城市里没有这么多工作机会时,可能就要去探索别的机会了,因此要有新的就业观念。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是越来越大。但是,据调查,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企业招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 以IT业为例,IT行业知识更新迅速、需求旺盛,即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进入这个领域,但是,中国的软件人才目前仍未摆脱“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其中最缺乏的是两个极端,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 这就形成了“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一种看似奇怪的现象和矛盾的局面。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国家资源过度向白领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整个社会以往的观念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大学生就是天然的候补白领。于是,从产品设计到广告诉求,所有的人都推祟白领文化,或者有意无意地假装白领。人人都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政府机关去工作,都希望身居要职、做管理、拿高薪,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长此以往,“大学生就业难”自然日趋严重。 根据零点公司所做的调查分析,今天中国社会的职业构成是:金领阶层占5%(收入和社会地位最高)、白领阶层占15%、蓝领阶层占35%、剩下的45%是无领阶层(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最低,所从事工作不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与之相比,美国社会的多数人群是:包括白领和蓝领工人在内的中产阶层,其中蓝领工人与普通白领的收入相差并不大。所以,美国人基本上不存在职业歧视。在管道工、钢铁工、大卡车司机三个最有代表性的蓝领工作领域,有许多从业人员都是上过大学的,但他们不会以自已的工作为耻,他们爱业、敬业、乐业。 综上所述,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至少需要从五个方面去努力: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改变人才培训结构、改变社会价值取向的偏见。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连治国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造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是 近些年高校扩招 毕业生增加 导致毕业生人数上升 最终形成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大是目前现阶段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主要原因。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一方面人数太多,另一方面 高不成低不就。。。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