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政策方针引领下,我国出国留学事业得到稳步快速发展。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与此同时,回国发展已经成为出国留学人员毕业或完成实习、短期就业后的主要选择。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出国留学人员中已有432.32万人在海外完成学业,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 留学生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跨文化沟通能力特别强,在全球化时代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可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发展,助力海归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作用,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自2015年起就开始对海归进行追踪研究,持续对海归的发展情况、趋势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进一步促进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近年来,部分国家单边主义抬头,相应的国际贸易、投资和各领域的合作不得不降低预期甚至停滞下来以规避风险,国际间人员的正常流动和交往受到影响,海归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从海归就业创业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20份)和智联招聘平台的海归就业大数据两个方面对2019年度海归发展的情况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当代海归发展情况提供参考。 一、问卷调查篇(一)调查问卷样本特征:接受问卷调查的海归群体(以下简称“受访海归”)中,女性样本占比略高于男性;出生年代多集中于80-95年区间,“95后”群体占比显著升高;六成以上海归工作经验不超过3年。 从性别分布来看,受访海归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其中男性占比为45%,女性占比为55%。从年龄分布来看,受访海归多集中于90-95年(不含95年)年龄区间(下称“90后”),占比达52%;其次是80-90年(不含90年,下称“80后”),占比达27%。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95后”受访海归占比为17%,较2018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80后”“90后”受访海归占比在2019年较2018年分别下降8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新生代海归正在发展成为海归就业创业的主要力量。从工作经验来看,六成以上受访海归工作经验不足3年。其中,受访海归中具有“1年以内”工作经验的占比最高,达到37%,其次为具有“1-3年”工作经验,占比27%。 (二)出国留学:“体验他国文化与生活,丰富个人阅历”是受访海归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近四分之三受访海归认为其留学收获达到甚至超过预期。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参与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学子可以实现出国留学的愿望,而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继续成为受访海归选择出国留学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达81%,较2018年升高了5个百分点;“国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与“磨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仍为第二与第三大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47%与45%,与2018年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教育理念的多样化与教育信息更加快速的沟通,“所学学科在国外更有优势”(22%)成为受访海归选择出国留学新的诉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并且能够去选择对于自己就读专业更有优势的环境。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中的目标之一即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以期缩短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差距,未来我国高校学科的竞争力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受访海归中近四分之三的人对“留学收益是否达到您的预期”持肯定态度。调查数据显示,留学收获达到及超出预期的比例为72%,其中,选择“收获大于预期”和“收获远大于预期”的受访海归比例分别为23%和13%,选择“收获和预期差不多”的受访海归比例为36%。留学收获未达到预期的比例为27%,其中认为“收获低于预期”和“收获远低于预期”的受访海归比例分别为20%和7%。 (三)回国发展:“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是受访海归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具有国际视野”代替“语言沟通能力强”成为受访海归在国内就业的最主要优势,但国内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仍然是导致受访海归在国内发展的主要劣势;四成以上受访海归对发展现状缺乏满足感;受访海归对于政策的需求重点从“提高薪酬福利待遇”向“完善海归就业服务机制”转变。 2019年,“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60%)仍是受访海归选择回国发展的首要原因,“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42%)继续位居第二;“对中国文化和美食的眷恋”则以22%的比例位居第三。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对留学生回国发展的影响依然较大,选择“国外的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学生发展”的受访海归占比为20%,虽然较2018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但另有14%和13%的受访海归选择了“在国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签证到期必须要回国”,反映出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影响下,国外就业市场与签证/移民政策对留学生的限制同样发挥了将留学生“推回”国内就业市场的作用。 在海归发展优势方面,受访海归表示,“具有国际视野”带来的优势超过“语言沟通能力强”成为其在国内发展的最主要优势,占比从2018年的59%上升为2019年的68%;而“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占比则从2018年的73%下降至59%。随着国内高校教育理念的国际化以及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视,受访海归认为其在国内发展的语言优势正逐渐下降,而国际视野带来的优势则随着我国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而不断提升。此外,其他主要优势还包括“更加独立”(32%)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强”(29%),占比同2018年相比并未产生显著变化。 “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23%)仍然是受访海归在国内发展的最主要劣势,但相较2018年的59%已有显著下降。而“国内人脉关系较弱”(22%),“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发展和发展需求”(22%),“所学专业在国内的匹配度不高”(17%)和“回国时间与国内招聘时间错位”(16%)在占比方面与第一项劣势相差不大。这些劣势与海归在国外时接触到的国内就业市场信息相对不足,且国内招聘方对于海归特点的了解有限有一定关系。建立专门的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的沟通机制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例如,在就业方面开设海归招聘通道和招聘活动,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去海外开展宣讲和招聘活动,放宽对于海归投递简历或申请相关应聘考试的时间限制(如公务员考试)等;在创业方面提供相关的宣讲和培训服务等。 对当前发展状况的满意程度调查数据显示,对当前发展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海归占比仅为2%与15%;42%的受访海归表示对现在的发展状况感受“一般”,没有明显的不满感与满足感;对现在的发展状况表示不满的受访海归超过三分之一,其中26%的受访海归表示对现在的发展状况“不太满意”,12%的受访海归表示对现在的发展状况“不满意”;此外,3%的受访海归表示“说不清”。 在对“促进海归发展的政策需求”调查中发现,“完善海归人才就业服务机制”代替“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为受访海归最主要的政策需求。前者的占比由2018年的57%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78%,后者的占比由2018年的65%下降至2019年的58%。随着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更多海归的关注点正从“能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向“能够在国内就业市场找到适合的工作”转移,这也同样能归因于海归在国内发展的劣势,建立适合海归的就业服务机制是大多数海归较为迫切的需求。此外,“搭建青年海归交流平台”的占比相较2018年的18%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在2019年达到了33%,排位从2018年的第5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位。受访海归希望通过平台找到更多有共同话题和经历的人,也希望通过获得更多相关建议,以减少其在求职和发展过程中付出的不必要成本。 在国内就业是受访海归事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占比达到61%;选择在国内创业的受访海归占5%;选择其它(包括求职、继续深造、空档期等)的受访海归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在选择就业的受访海归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是海归就业的主要领域,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与金融业也是大多数受访海归就业的行业方向。在选择创业的海归中,大多数受访海归集中于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行业,服务业是受访海归创业的第二大行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和房地产/建筑业并列第三。 1.海归就业:薪酬福利是受访海归求职最重要的关注点;“通过招聘网站及APP投递简历”是受访海归求职的最主要渠道;大部分受访海归能在回国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近四成受访海归认为其就业岗位与留学专业的匹配度一般,但匹配度总体有所提高;大多数受访海归的薪资水平仍低于预期,但基本符合预期的比例上升;一半以上受访海归认为国内工作压力大,但仍在可承受范围内。 在受访海归的求职关切中,“薪酬福利”是最主要的关注点,选择占比为65%。此外,“职位晋升”、“企业发展前景”与“企业文化”共同构成了关注点的第二阶梯,占比分别为40%、38%与37%。 在求职渠道上,“通过招聘网站及APP投递简历”仍然是海归的最主要求职渠道,2019年,选择该渠道的受访海归占比达到53%,较2018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通过“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推荐”则代替“直接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成为了第二大渠道,两者在2019年的占比分别16%和11%,较2018年分别下降了3个和11个百分点,这从侧面反映了海归群体对国内就业市场信息的不了解以及求职方式仍具有局限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为海归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海归求职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从求职时间上看,2019年,11%的受访海归表示“回国前已经找到工作”,在回国“1个月以内”或者“1-3个月”找到工作的比例均为36%。 从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来看,2019年,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受访海归占比从2018年的34%上升至39%,继续保持首位。认为“非常匹配”的受访海归占比较2018上升了6个百分点,认为“匹配程度较差”与“完全不匹配”的受访海归占比较2018分别下降5个百分点与6个百分点,海归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有所提升。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岗位设置逐步具有国际属性或与国际接轨,使海归所学有“用武之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会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并非一味地涌向所谓的热门专业,缓解因“扎推”热门专业而导致相应行业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 从薪资水平的角度看,薪资水平“远低于预期”与“低于预期”的受访海归占比都有所下降,选择前者的受访海归占比从2018年的31%下降至2019年的19%,选择后者的受访海归占比则从49%下降至44%。而选择“基本符合预期的” 受访海归占比有大幅度提升,从2018年的19%上升至2019年的34%。数据变化的背后,既有海归由于对国内就业市场的认识增加而调节自己薪资期待的原因,也有企业提升海归待遇的原因,但选择“低于预期”的受访海归占比仍然较高。由于留学费用普遍较高,许多海归对薪资的要求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容易出现薪酬低于预期的情况。 在对工作压力的感知上,超过一半的受访海归认为“压力较大,但可以承受”,占比达51%,有28%的受访海归认为“压力中等”,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给大多数受访海归造成的压力还在其承受范围内。 图15 受访海归对工作压力的感知程度2.海归创业:创业行业的选择更注重家庭背景和行业兴趣;融资困难是创业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是海归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主要需求;受访海归创业者认为园区、孵化器等平台为其提供创业服务的帮助程度有所降低。 2019年,受访海归创业者在选择创业行业原因方面与2018年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中,选择“主要合伙人的创业理念”和“与家庭背景相关的领域”的海归并列排在第一位,占比均为25%,前者占比与2018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后者占比则提升了14个百分点,家庭背景对海归选择创业行业的影响增大;选择“我非常喜欢这个行业”的受访海归创业者占比位列第三,占比为21%,与2018年相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兴趣因素在海归创业行业选择中变得更加重要。此外,选择“与留学专业相关”及“创业热门行业”的海归占比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前者占比由2018年的30%下降至17%,后者由17%下降至4%,受访海归创业者的创业行业与其留学专业的相关性降低,受访海归创业者在创业行业的选择更趋理性。 从受访海归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来看,选择“融资困难”的海归占比最高,达到33%;“创业服务不到位”次之,占比29%;“人力成本高”、“行业竞争激烈”和“市场拓展困难”也同样成为海归在创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占比均为25%。 在创业阶段,受访海归创业者最需要的服务是“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占比均达到33%。其次,海归创业群体对于“融资服务”的需求相对较高,占比达29%,对于“办公场地”、“专利保护”及“对接行业上下游资源”的需求占比也都在20%以上。 就园区、孵化器等提供的创业服务而言,2019年,受访海归创业者对其帮助程度的评价与2018年相比普遍降低。其中,选择帮助“非常大”和“较大”的受访海归创业者占比分别由2018年的15%和23%下降至2019年的4%和13%,而选择“一般”,“较小”和“没帮助”的受访海归创业者占比则分别由2018年的30%、7%和11%上升至2019年的38%、17%和17%。随着创业活动发展的不断成熟,海归创业者对于园区、孵化器等平台提供帮助的预期进一步提升,除了“硬件”配套以外,更加专业的“软件”服务是园区、孵化器等平台发展的方向,也需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五)人才竞争:经济发展快是受访海归选择回国发展城市的最主要因素,北京是对受访海归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仍然较大潜力。 从受访海归选择回国发展城市的主要原因来看,2019年,“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和“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继续成为城市吸引受访海归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选择比例分别为55%、43%和38%,与2018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家乡”对于受访海归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选择占比从2018年的9%提升至2019年的30%,增长21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国际化发展加快,海归可选择的城市更多,加之对家乡具有更多情感和基础,更多受访海归愿意回家发展。 从受访海归的城市分布来看,居住在北京的受访海归占比达到21%,居住在上海的受访海归占比位列第二,为11%,成都以7%的占比位列第三,深圳和广州并列第四,受访海归占比均为5%。可以看到,新一线城市基本都榜上有名,其吸引海归的潜力不断释放。 (六)热点话题:八成以上受访海归认为国际关系变化对留学国家的选择产生影响,近七成受访海归认为国际关系变化加快了留学人员的回国进程;选择较为安全的留学目的地、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成为提升留学安全的主要途径;受访海归较为认同中国本土领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成果;大部分受访海归对“996”的加班文化持否定态度。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渐升级和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国际关系形式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影响着中国学生对留学国家的选择。调研数据显示,认为国际关系变化对留学国家选择“有一定影响”的受访海归占比最高,达到“58%”;认为“影响非常大的”的受访海归次之,占比28%;另有10%的受访海归认为“影响不大”;而认为“没影响”和“不清楚”的占比则均为2%。 国际关系的变化不仅影响着留学国家的选择,也影响着留学人员的回国决定。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国际关系变化加快留学人员回国的受访海归接近七成(69%),不认同的受访海归占比仅为17%,另有13%的海归则表示“不清楚”。 留学安全问题继续成为备受留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提升留学生在国外安全的角度,调查数据显示,受访海归中67%的人认为“选择较为安全的国家和地区留学”最为重要,62%的受访海归认为留学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当地相关安全措施”,52%的受访海归认为应该“提高法律意识,了解和遵守当地法律”;除留学生自身的努力外,46%的受访海归希望“驻外使领馆建立留学生信息管理与协调机制”,27%的受访海归希望“境外高校的中国学生组织建立留学生沟通机制”,另有10%的受访海归建议“高校、留学中介、公益组织等为学生进行留学安全宣讲”,8%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作留学安全手册”。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国本土企业不仅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其全球竞争力也日益增强,特别是本土领军企业,如阿里巴巴、华为、携程等,逐渐赶超国外知名企业。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国外知名企业,受访海归对中国本土领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表示认同,对其“市场覆盖度”的认同度最高,分值达到3.9(最高5分);“品牌影响力”次之,分值为3.7;“技术影响力”、“全球影响力”和“求职吸引力”的分值相同,均为3.6,有待进一步发展。 对于国内公司“996”的加班文化,大部分受访海归持否定态度。其中,76%的受访海归表示“应急性的临时加班可以,但加班不应成为一种常态”,43%的受访海归认为996会使员工“长期透支运行,很难形成正向的上班文化”,38%的受访海归认为“加班会降低工作效率,让员工患上‘拖延症’”,33%的受访海归认为“加班损害员工身心健康,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26%觉得“过度加班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对比而言,对加班持积极态度的海归占少数,认为“加班可以提高绩效和奖金提成”的海归比例为18%,认为“加班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有助于晋升”和“加班可以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的占比均在12%左右。 本部分依托智联招聘大数据,对用人单位招聘中有关海归和具有留学背景要求的岗位以及简历中具有海外经历的求职者的无记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供需双方在招聘和求职过程中的关切与匹配情况。 (一)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情况:教育培训行业对海归的需求最大;民营企业对海归的需求超过其他类型单位;招聘海归的用人单位规模以20-99人为主;招聘岗位对海归的工作经验要求相对灵活;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较高。 从有招聘海归需求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的行业分布上看,教育/培训/院校行业对海归的需求最高,需求人数占所有行业招聘人数总数的38%,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的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分列第二至第四位,需求人数占比分别为14%、11%和6%。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主要还集中在其语言优势方面,其次是其专业技能与国际化特征的融合方面。 从用人单位的性质上看,民营企业对海归人才的需求最高,需求人数占所有类型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总数的57%,其余性质用人单位的需求人数占比都未超过一成。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对海归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从用人单位的规模上看,招聘海归的用人单位规模以20-99人为主,其招聘需求人数占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总数的27%。该类型用人单位一般处于快速发展期,有需求和一定的能力引进海归。用人单位规模在100-499人和1000-9999人的比例均为20%。此外,20人以下的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人数占比为12%,500-999人和10000人以上用人单位的占比均为10%。 从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对海归的工作经验要求看,不限工作经验的海归招聘人数占海归招聘人数总数的48%,要求海归有1-3年工作经验的占30%;要求3-5年工作经验占10%。用人单位对于海归的工作经验要求相对灵活,同时注重海归的海外留学经历和未来发展潜力。 从有海归招聘需求的城市分布看,北京对海归的需求最高,海归需求人数占海归招聘人数总数的18%;其次为上海,占比为11%,深圳和成都占比分别为9%和5%。这四个城市的企业对于海归的需求最大,海归在求职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城市开放的岗位。 (二)海归就业供需匹配情况:海归在中国就业市场存在部分岗位供需比例失衡的情况;求职海归学历层次整体高于企业所需人员学历层次;面向海归的平均招聘薪酬高于全国平均招聘薪酬。 从用人单位招聘的岗位类型和海归最近一份工作岗位的匹配情况来看,教育/培训岗位对海归的需求量最大,需求人数占所有岗位需求海归人数总数的比例高达31%,而在此类岗位工作的海归比例仅为7%,教育/培训和翻译类岗位对海归的需求比例远高于供给比例;同样的,翻译岗位对海归的需求以17%的占比位列第二,海归就业比例却仅为3%。高级管理与财务/审计/税务类岗位的海归人才供给比例高于需求比例,其中,就职于高级管理类岗位的海归人数占比为7%,而该类型岗位招聘占比仅为1%;就职于财务/审计/税务的海归人数占比为6%,而该类型岗位招聘占比仅为1%。可以看到,在海归留学所学专业越来越多元化的背景下,海归在就业中更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势,但海归语言优势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海归与国内就业市场在优势定位中存在了解不足的情况;另外,高级管理岗作为大多不对留学背景做过多约束,更多地看重个人能力,海归处于高级管理岗的比例较高,显示出海归在未来发展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图31招聘海归岗位人数与海归就业岗位人数的占比情况对照(按招聘海归岗位人数TOP20) 从用人单位对海归的学历要求和海归自身的学历情况看,用人单位对于海归的学历需求集中在本科,人数占比达63%,对大专学历需求占比次之,达29%,而对硕士和博士学历的需求人数占比为7%和2%。与此同时,在海归求职群体中,本科学历的占比也排在第一位,达到55%,硕士学历占比以43%的比例排在第二位,博士学历占比为1%。海归学历在硕士层面的人数远超过用人单位岗位对硕士的需求人数,海归就业在学历方面的优势相对明显。 从用人单位提供的平均薪酬和海归最近一份工作的平均薪酬与薪酬中位数对比情况看,企业招聘海归岗位提供的平均薪酬低于海归最近一份工作的平均收入,但高于海归收入中位数,表明高收入海归通过更换工作提高薪酬福利待遇存在一定压力,但收入在海归最近一份工作的平均薪酬乃至企业岗位薪酬平均值以下的海归则更容易找到提升薪酬的岗位。与此同时,海归收入平均值高于中位数近三千元,说明海归个体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智联招聘薪酬水平调查数据,企业招聘海归的平均薪酬高于全国招聘的平均薪酬2500元左右,海归在求职过程中的薪酬优势依然明显。 (三)海归就业城市选择情况:北京、上海、深圳是海归最期望就业的城市,同时也是居住海归最多的城市,除本地户籍海归以外,仍然有大量海归选择去往三地发展,是海归人才竞争中的绝对获益者。 出国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度正相关,与回国发展相关性更高。从海归户籍地数据来看,户籍地为北京、上海、深圳的海归人才占比较高,分别为9.91%、6.27%和4.55%。从海归现居住地数据来看,回国后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发展的海归占比分别为19.67%、13.06%和7.24%,分别吸引9.76%、6.79%和2.69%的海归增量,而这些增量均来自其他户籍城市。从海归期望工作地来看,这一现象在北京和上海更加明显,还将有2.98%和2.82%的海归计划去往两地工作,海归吸引力进一步显现。其他城市并未表现出抢眼的数据,但长期来看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如广州、成都、杭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