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放缓时期,我国就业仍能保持基本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分析原因,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劳动力总量由升转降,农村待转移劳动力有所减少。 “企业用工的思路和方式发生转变,越来越多企业在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采取停工检修、轮休培训等方式稳定员工队伍,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普遍通过裁员控制成本。”徐绍史说。 更重要的是,国家促进就业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就业岗位。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群体、困难群体就业难等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政策落实方面,加强了就业政策宣传和分类指导,开展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加强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会同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实施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等配套文件,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会同教育部门做好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加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力度。 展望2014年就业形势,专家指出,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不稳,国内也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整体就业压力仍相当大。但因国家非常重视就业工作,预计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保持稳定。 杨宜勇认为,我国的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并逐渐呈现向结构性矛盾转变的趋势,城镇稳定就业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维护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保障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等多重挑战交汇,公共服务和人才服务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尚不能满足需求,这些情况都增大了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难度。 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博士杨亚哲建议,一方面,继续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经济和就业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就业公平等措施并举。在稳定的就业量下,推动实现就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罗兰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