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魅力在于无限可能,历史的迷人在其风云跌宕;考古则使风起云涌不断刷新。始终绕不开的,是帝王、都城、美人、战争。 关中地区因72座帝王陵被称为“东方帝王谷”,因比埃及“王陵谷”帝陵还多,有世界第一帝王谷美誉。五陵原——帝王谷的核心,西汉11位皇帝中9位都葬于此,高耸的帝后陵冢被称为“中国金字塔”。“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如是描绘。 2000年来,人们对于墓主命运沉浮、背后王朝兴衰的探索始终不息;华夏龙脉秦岭和关中母亲河渭河,则以守护者的姿态娓娓道来——无关桑田沧海,这里是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埋藏着伟大文明的基因密码。 因此,我们心怀敬畏,带着“西咸考古 丝路探秘”船员来到五陵原,听遗址发掘者、历史和考古研究者在历史遗址现场揭秘文明密码。 罗马哲人奥古斯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没错,都城是王朝权力、财富、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体现,建筑则成为权力的雄辩术。探秘秦文化,从秦咸阳城遗址开始。 公元前350年,不断崛起、强盛的秦国要与东方六国争天下霸主,同时商鞅要摆脱旧贵族阻碍变法,秦孝公迁都咸阳。从此,咸阳成为秦国统治中枢,历代秦王增建了许多宫殿。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亦选择咸阳作为帝国首都。咸阳城作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150多年,成为政令之所出。 滔滔渭水穿流于咸阳宫殿群之间,如银河亘空十分壮观;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在咸阳原上仿建了六国宫室,扩建了皇宫,其后又向渭河南岸扩建兴乐宫、信宫、阿房宫等宫殿,使咸阳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人口达60万。 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火烧了渭河北岸秦咸阳城宫室,秦都毁灭。但秦王朝霸业却以另一种形式被大汉推向新高潮,历史的接力棒以权力暴力更迭完成交接。如今,站在秦咸阳城一号宫殿遗址高台上,既不见旷世繁华,也未有覆灭衰败,唯有波澜不惊的知了在良田树丛中洋洋盈耳。 1959年,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办事处北塬一带的秦咸阳城遗址发掘。经过几十年考古调查,发现从西起毛王沟,冬至渭河电厂二道塬上,分布大小宫殿遗址28处,钻探出了秦咸阳城宫城区、手工作坊区、墓葬区的范围及城郊的望夷宫、兰地宫、六国宫殿等遗址位置,出土了1万余件铜器、铁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咸阳宫城位于窑店镇牛羊村塬坡上下,面积2平方公里,城垣内外分布着33处大、中型建筑遗址,宫城城墙周长2747米,城壕、城门、道路位置清楚。 “我印象最深的是墙壁出现的壁画,绘有马、建筑物、麦穗等,都成了粉色,宫殿柱子上有黑灰,烧毁痕迹明显。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壁画。”参与3号宫殿遗址挖掘的考古学家李毓芳故地重游感慨良多。据介绍,1974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宫城内的1、2、3、4号建筑遗址,面积21130平方米,包括近百座水井、陶窑、灰坑、窑藏,出土了数千余件珍贵文物,以秦诏版、铜武士像、六国货币、“咸里”陶文最为著名。其中,1号宫殿既能处理朝政,又能休闲观光,甚至有淋浴室、卫生室,功能与现代房子没有区别。遗址出土的龙绕玉空心砖、瓦当、排水设施等,都体现了秦代城市建造水平的高超。 “秦经常迁都,轨迹是沿着关中平原,从西往东不断迁移。其中最重要的一是雍城,作秦国都城近300年,另一个就是咸阳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北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席会东对先秦都城形制的介绍引起热烈关注。 先秦时期都城最大特点是:以高台宫观建筑为城市主体和核心。各国建立宫殿,第一要义是寻找高地,如果没有台塬,就要在平地上夯筑起黄土台,在台子上建立宫殿和宗庙,然后在平坦地方安置市场、作坊、贵族居住区等功能域,体现了王权和神权至高无上。 “秦咸阳城属于有机成长型而非自觉规划型都市,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城墙。”席会东说,秦咸阳城形制应该得到西周丰镐两京影响,丰镐两城都没发现城墙。而李毓芳也表示,从70年代考古就一直没找到秦咸阳城城墙。“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博士认为,在秦始皇的设计里,城市空间很大,城墙是包不住的,不过秦国故都雍城考古发现了城墙。 随着秦始皇都城重心往渭河南岸移动,信宫、兴乐宫和阿房宫,成为展现其权威、历史功绩,以及他试图通过宫殿沟通天地、重构天地秩序的载体。后来,兴乐宫被改建成长乐宫,成为汉长安城城市的起点,汉也通过继承前朝文明不断走向巅峰。 一把钢尺,一辆自行车,上世纪70年代,李毓芳与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先生,开始了西汉帝陵考古调查。“陵园、陵冢杂草比人高,我们一尺一尺丈量。”站在汉高祖长陵上,李毓芳庆幸自己当年阻止了村民在陵边修水渠,否则可能看不到如今行之有效的保护。 据了解,长陵位于秦汉新城正阳街办三义村附近,埋葬着刘邦与吕后。刘邦,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于汜水即帝位,建立了汉王朝,后定都长安,先后平定了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制定了《汉律》九章及各种礼仪典章制度,为西汉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195年,高祖病死于长乐宫。 比较有争议的是,高祖陵与吕后陵的位置。“帝王陵墓封土一般呈方型,覆斗型。长陵有两座封土,东边一个,西边一个,一般来说皇帝墓大,皇后墓比较小。但高祖和吕后墓几乎是一样大的。此外,以东西位置来判断皇后皇帝墓的依据也不足,所以这两座墓哪个是刘邦,哪个是吕后,还需要未来确定。”刘瑞说。 据席会东介绍,秦汉时期,都城和陵、苑关系密切。为加强对全国豪强贵族控制,统治者通常将全国各地豪强贵族子弟以守陵名义迁徙帝陵边,设置一个陵邑,相当于一个县等级的行政建制,在咸阳原上建有五座陵邑,这一带又称五陵原,“五陵少年”就是陵邑中的豪强贵族子弟。五陵邑人口与汉长安城人口相加可达百万,足与同期罗马城相较。陵邑作为长安城的卫星城市,与长安城形成功能完备相互补充的城市体系。刘瑞认为,这种城市形态也成为中国最早的卫星城。 在“中国金字塔”最西端,是汉武大帝刘彻的茂陵。《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步,惟茂陵高14丈,方140步。”在西汉的11座皇帝陵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厚葬的首推典型。 据记载,茂陵是在武帝即位第二年动工兴建,历时53年,耗资占到全国每年赋税的三分之一。陵周围建有庙、宇、堂、馆、便殿等宫室,其豪华程度为当时之最。也因此,汉武帝刘彻成为唯一一个与秦始皇在丧葬上不相上下的帝王。 这首先源于古人对待死后的态度,即事死如生,要将生前拥有带到地下;同时基于汉王朝近七十年的努力,国力逐渐昌盛,逐步迈向我国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期。汉武帝在位54年,“凿空西域、击退匈奴、大汉声威、远播四方,”将汉帝国雄威传播到全世界,完善和巩固了西汉社会各种典章制度,包括丧葬礼仪制度。 在汉武帝随葬品中,比较珍贵的是“金缕玉匣”,代表着他地下王国的奢华。而在茂陵霍去病墓,马踏匈奴、卧马、人与熊等石刻群,历经210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雄伟壮观,栩栩如生展现璀璨的汉代石刻艺术。 2000年前,带着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战略意图的张骞一行过渭河出使西域,开启“丝绸之路”。 2014年,渭河古桥遗址发掘。在西安市北郊草滩附近的渭桥遗址“一号桥”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用竹条编织的码头堤防设施,汉时渭河桥北端桥柱,及1艘古船。 “这在汉代时曾是全世界最大的桥,跨度至少880米,也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经过的第一座桥。”负责发掘的刘瑞说,丝绸之路向西走要过渭河桥,这里是丝路的重要起点。因此,丝绸之路探秘应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 没有汉武帝的雄韬伟略,就没有张骞的丝路传奇。刘瑞认为,丝绸之路创始人是刘彻,没有他的命令,张骞也不会去西域。而茂陵和丝绸之路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北出土的汉简里有记载当时里程的里程简,它的第一句就是‘长安距茂陵70里’,从该简看,茂陵当之无愧是丝绸之路第一站。”刘瑞说,汉武帝打通了中亚、西亚通道,从此,东西方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实现了交流融合。长安大街小巷随时可见西域使者,来自西域的香料珠宝、江南的茶叶丝绸琳琅满目。长安城也一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大都会,在交融碰撞中与古罗马同时闪耀在世界版图。 如今,曾经辉煌铸造者的安身之地,在国家战略规划中有了新的所属,五陵原成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辖区。那么,在新城建设田园之城、文化之城中,如何保护帝陵? “近现代五陵原开发始于解放前。1933年,民国政府欲将西安作为陪都,成立了西京筹备委员会,陆续在五陵原进行道路建设、大地测绘、古迹调查。这可以说是西安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转折。”刘瑞说,帝陵本身保护不难,比较难的是陵邑的保护和挖掘。 以茂陵为例,70年代时只有两间土房,一位红军战士看陵。现在建设了很多项目,陵区、墓区、石刻等保护得非常好,甚至引进了汉茂陵编钟演奏展示古代音乐。然而散落在咸阳原上的陵邑,却大都淹没在村落田野中。 记者 张娜 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