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遭受冲击后, 如何在重重困难中保就业?今日《新闻1+1》,白岩松特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昨天,今年的人大闭幕。今天国务院就赶紧召开会议,把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的很多目标和对策,就要迅速的让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办局去抓落实,而且分解下去。非常强调的是该放的钱要赶紧去放,该发的债赶紧去发。的确今年落实这些两会的目标和任务显得非常的紧迫,因为跟往年相比,现在我们剩下的时间只剩下7个月多一点点。对此,针对今年两会的经济政策,以及此时中国经济这种发展态势的分析,我们马上连线一位嘉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今年两会,经济是毫无疑问的超级重点,六稳六保,大家不断的在谈这其中很多的对策,您比较看重的是什么? 我觉得关于六保六稳,它其实是一个事件的两面。稳是经济、市场、企业、产品,保是人文的方面,就业、人才、市场、主体,所以这两件事是连在一起的。那么为了稳和保,其实这次是出台了很多政策的。 第一个政策是政府政策。我们这一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我觉得是非常的精准和适度。我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水平在世界上都不是最高的,我们1万亿国债、1万亿的新赤字,1.6万亿的地方国债,2.5万亿的减税加起来也就6万亿多一点点,整个的新增财政资金不超过GDP的6%左右。现在美国和欧洲GDP的财政刺激都超过百分之十几,但是到位、精准。货币政策2万多亿的流动性,2月1号就下达支持经济非常早也非常准,就是6000亿直接支持企业。所以中央的在财政和货币减轻企业的税率和支持企业流动性的贷款需求上,我觉得功课做得稳、做得准、做得早,做足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也是特别重要的,继续改革开放。我们要让市场主体发挥作用,能够把6万多亿的财政刺激和2万多亿、加上4月份以来7万多亿的贷款用好,一定让市场主体起作用,所以不断改革开放。在会议期间,我们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关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的改革文件,非常重要,关于资源型的改革,在这之前公布的。国家金融委公布了新的11条的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措施,就让市场主体活起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第三个措施也是特别重要,就是投资于未来。疫情其实它一定在深刻的改变着已有的传统的经济结构在引向一个未来,未来一定是以科技为主的,而且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要科技突破也是必然的。全世界已经在科技制高点上展开了竞争,所以特别是5g,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我们在着重国家建立一个新科技数字化的高速公路,这有点像1993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一样,对2001年以来美国信息科技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基础设施,今年我们已经累计有了5000万的5G的客户,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到明后年,我们基本上能够在东部地区主要城市有5G的覆盖,工业互联网我们的节点会超过美国,把重工业的设备全部上云和上网。这个基础设施做起来的话,一边是供应技术产业链,一边是制造需求和应用,中国公共经济未来的增长的质量就起来了。所以我觉得这三件事这次两会我觉得为未来中国经济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朱院长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没有设今年的GDP的这样的一个大家习惯的增量目标,其实不出乎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料,但是之后也看到人们的分析,发现今年要完成这些目标,不仅要从一季度-6.8%转正,而且还要转正到2%或者3%的增量,您怎么看待这个目标?有没有可能?当然是在疫情不出现重大波动的情况下。 所以我觉得今年不设目标是一个智慧的决定,因为全球的不确定性太大,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波的疫情,全世界疫情时间的长短、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合作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目标,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开放的、前瞻性的做法。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是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刚才说我们三件大事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稳稳当当往前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经济今年的经济增长是1.3%,1.3%很低,但是全球都是负增长,美国是-5.8%,欧洲地区是-6~7%,中国的1.3%就了不得了。用我们的模型来算的话,综合国家现在的政策和落实的和现在已有的经济恢复情况,我们觉得中国经济可以稳稳扎扎的朝2~3%以上的目标走,如果我们能朝这个目标走的话,那么我们六保的任务就能稳健的实现。 这个还不是这样,如果今年能稳稳当当的走到2%和3%以上,实现我们的六保六稳,明年中国经济就会实现一个更强劲的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明年会有9.1%的反弹,我们估计可能也不见得那么强,大概8~9%的速度,8%的规模是可以的。这样的话加总起来,我们看美国到2020年底它的GDP的水平只等于2019年的水平,就是说两年没增长,中国在两年,2021年的年底GDP增长10个百分点,这就是了不起的事。 我们看今年想要这个是让我们争朝二和三去走,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是看一一个是真金白银是钱,另一方面是减税降费。咱们先说这个钱,刚才您也提到了,钱从全世界占比的角度来说我们不是最多的,但是怎么让它能够花出实效了? 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现在所有的关注就是钱怎么到位,所谓到位就是到该去的地方,到该去的企业和该要的人的手里。所以现在他大家特别关注。克强总理提出的关于钱2万亿的新增的财政资金,一分钱不留全部到地方,而且专项要进行记录和考察,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两件事,第一件事减税2.5万亿要落实,这个是要政府机构在线上服务到位,能够迅速的帮企业把这个事情落实下去。 现在看来各个地方实施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效率更高,有的地方还是有慢,所以要政府提高效率,把这个钱怎么花下去到位。我们要动用我们的数字经济的能力,通过数字化、通过网络化,通过市场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国家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能把钱落到实处,最终才能让他产生实际的效果。因为政府的2万亿的钱下去,如果用的好的线万亿的民间资本。不要忘记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也就是说一块钱如果只花出1块钱的效果来说,不算成功,必须一块钱花出3块钱5块钱甚至10块钱的效果来,您看好这种乘法效应吗? 对。1块钱能花出3块钱4块钱的效用,就必须把1块钱花到要的人手里,和要的地方,我觉得特别重要,现在要的地方已经明确了,比如说新基建,比如说铁路,比如说有一些特高压等等服务消费都有了,要的人也明确了,维护市场主体,我们有1亿2000万的市场主体,今年还要增长,每天要争2万规模往上走,让市场积极性就是改革开放。那么有了这两条钱的乘数就能上去。 总理不断的在强调,这是放水养鱼,但不能大水漫灌,尤其不能留后遗症,您觉得如果简单的去说,怎么才能不留后遗症,其实这分寸是不好拿捏的。 这确实是很难的问题,现在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争议很多,第一个是泰山压顶,疫情太严重了,美国一瞬间3000万人失业,这个以前不可想象的。十年前降下的失业率一下就反弹了,所以压力太大,所以大家说这个时候不要考虑财政,不要考虑货币,先刺激先支持,这是一个方面。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看到以中国经济来看,我们的整体负债率还是高的,杠杆率还是高的,继续去杠杆、去负债率,继续提高资金的效率还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这是我们采取了一个稳健的、精准的方法,走一步看一步。 接下来自然要谈到就业,每年总理的介绍会上总会谈很多就业,但从来没像昨天谈的那么多,那么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新增等就业要到900万,比去年少了200万。但问题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比去年少了两个多月,您是否感到这个目标背后的压力? 保就业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们看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8,第三产业服务业跌了-5.2,第二产业跌了-9.6,所以制造业从总供给的方面冲击是很大的,也就是就业。所以这次就业对全世界都是挑战,对中国当然也是这样。本周就有这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维持现有的企业让它运转,让它活下去,这就是25000亿的资金的减税、免税,2万多亿流动性支持企业让它活,这是第一件事。这就是要有新的创造就业的机会。这就是2万多亿的新财政赤字、新开支,1.6万亿新的地方债券,增加投资来增加就业的机会,这个是新增长。我觉得从这意义上来说,今年900万的就业应该还是可以保住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要开放市场,让居民自己去创业。疫情中出现的数字化经济、网络经济其实对个人创业开拓了很大的空间,个人的角度不能等政府保,而是要自己去创和早就业,而国家是要努力去保和稳就业两者结合,我觉得今年的就业应该是可以稳住。 谈到老百姓的就业,尤其是在疫情下,不能一提到创业就想到很高端的高科技等,比如说总理都在点赞的成都室外经营流动摊位再次回归,而且这一回是一片点赞之声。您怎么看待这一点?是应急之策是往回走,还是应该冲破僵硬的一种管理的这种思维,它是否是市场活力面向未来的一种标志? 既是应急之策,也是经济常态。摊贩是很有帮助的。在危机中很多中小微的服务店门户,因为房租高,因为水电高、人工高有点办不下去了。居民需要服务,摊贩成本低,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就业,增加消费,满足人民需求应急之策。但是从长远来看,在中国现在经济情况收入水平也不一样,大中城市也不一样,他们是一个很好的搞活经济,让老百姓活起来的方式。 再加上室外经营,比如说不能因为其他的因素,把我们很多餐饮等全都赶回屋里去,恐怕将来思维也要转变? 当然关于市场管理的概念都得变化。第一个就是经营成本低,你这是中小企业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房租、水电经营成本发生问题,他感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支持,这次还是要以民为主,我觉得还是以老百姓的想法为主,来支持他们去做这种小微企业,保护了自己,也稳住了社会,所以这是很好的事。 38天之前在采访您的时候,谈到这次疫情会不会让整个世界经济出现大衰退,您说现在还不好判断。现在疫情超过570万,是否会引发大的衰退,他接下来会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第二波负面的影响? 今天和38天前比较的话,我觉得全球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在那个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没预测,但是我们预测是2个百分点的GDP下降,之后两个礼拜他们预测是三个百分点负下降,现在看来全球三个百分点负下降挡不住,所以经济还是在恶化。美国随着3000万的失业产生,要让3000万人回去就业,这就很不容易,这就是一个慢慢的传播。所以复苏是一个很长的道路,不会那么容易,但是他会不会由此就进入大衰退?从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觉得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当然这个关键是取决于两点。第一点,疫情会不会有大的第二波的反弹。那么现在看来,从我们全球科学家的联网分析,在今天,特别是像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半开半关的情况下,确诊病人居高不下,社交活动开始开展。其实疫情的反弹,特别是转到新兴经济国家和非洲等的概率是在上升的。那么如果发生,那么我觉得世界经济就很困难。第二个很重要就时间延长以后,政府能不能继续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支持这个阶段,现在看来是个很大的挑战。虽然利率降到了0,所以财政空间相对就好一点,但是要不断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也取决于全球的经济金融合作,就变得特别重要。 回到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面对此时此刻,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这种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冲击,如果进一步恶化,我们还是否有相关的很多政策储备去应对? 相比2008年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稳和准,而不是一下子急。08年的时候因为危机太大了,突如其来说急着要下项目、上规模,当然也起了很好的作用。所以这一次我们是很谨慎的,我们现在的GDP的刺激不超过GDP的6%的财政刺激,那么相比世界很多国家就很低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财政空间还是很大的,回归就是利率零水平了,我们的利率还在三左右的水平,这样我们利率下调储备金下调的空间还很大,所以我们的货币政策空间也很大,那么因为我们老百姓的储蓄很高,所以我们整个的银行贷款,整个资金运用的空间也很大。中国最大的一个条件就是市场大、居民积极性大,所以如果再次发生波动的话,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再次调整我们的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政策、刺激经济、所以我对很有信心。 在落实相关的政策以及复苏经济的过程当中,除了防疫之外,我们还要格外的注意什么? 我觉得在落实过程中,防疫还是很重要的,所以防疫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是精准的建立检测、追踪、治疗的体系,现在我们都在做,包括武汉大规模的检测,迅速的建立新型公共卫生体系,我觉得这是我们两会一个特别突出的部分,有了这个部分我们就有一个好的基础。那么第二个很重要,通过新基建引领未来的经济发展,通过改革推动市场经济进一步走向未来的新经济趋向。 还有一个问题,虽然只有几十秒的时间了,现在大家很忧虑,在这种世界各国不同的这种声音指责等等,但是会否是经济持续恶化之后反而出现一种逆方向,很多的国家大家必须去抱团,可能合作成为必须的选项? 虽然世界民粹主义盛行,噪音不断,但是经济如此不好,世界需要合作,这是大势所趋。所以您刚才所说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的话,应该进一步推动全球的经济合作,我觉得这个是大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