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就业困难是教育过度还是产业转移未完成导致的? 很多企业都觉得招不到合适的人,但同时又有很多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是教育和企业需求不匹配吗?这样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育过度或者是高学历人群不够? 还是中国产业转型没有完成,无法吸纳足够多的高学历人群? --- 本题已被收录至知乎圆桌 » 离不开城市 ,欢迎关注讨论。 假设理想状态下中国有100个人,分为10个行业,每个行业10个从业者,每个从业者能够给10个人提供这个行业的服务。每个人对每个行业也都会有一份消费需求,那么总共就有100*10=1000份需求和100*10份供给。在这个状态下国安民乐,充分就业。 但是我们假设每个行业都出了两个奋斗逼,他们干了两倍的工作,每个人能够提供20份服务,导致只需要8个人(6*10+2*20=100)就能够做完这个行业所有的工作,这就会导致两个人失业。 两个失业的人消费也会减少,我们假设他的消费需求减半,这就会导致总需求从1000,减少到了80*10+20*5=900. 那么当每个行业的总需求从100变成90的时候,由于每个奋斗逼可以完成20份需求,少了10份需求就又会导致一个人失业。那么谁失业呢?当然是不想成为奋斗逼的人失业了,于是又产生了一个奋斗逼,导致只需要6个人(3个正常人+3个奋斗逼)就可以完成原先的90份需求。 不好意思,现在4个人失业了。4个人的需求减半就会导致行业总需求变成了60*10+40*5=80。现在5个人(2个正常人+3个奋斗逼)就可以完成80份需求,导致又有一个人失业。 这个恶性循环最后就会变成,剩下所有还在工作的人都不得不996,然后同时有大量的人失业,消费也萎靡不振。 那么怎么办呢?只有保证一开始的那两个奋斗逼不能得逞,才能避免后续整个循环的崩塌。 所以中国结构性失业的核心问题在于,两个人干了四个人的活拿三个人的工资。像华为这种公司在创造了大量就业的同时,创造了更大量的失业。本来这个行业可以养活50万个工程师的,但是因为华为带头形成强迫加班的风气并且受不到惩罚,导致所有公司加起来只需要招25万个就够了,剩下的25万不愿意加班的工程师就失业了。当大家把加班当做普遍习惯的时候,就会误以为中国其实只需要25万个工程师就够了。 评论区有人指出,生产效率高的人不一定是奋斗逼。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个人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比别人干更多的活,那他大概率也会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在休闲时间内进行更多的消费,整个社会的供给和需求还是相对平衡的。但是奋斗逼不一样,他们的单位时间效率并不高,产出只是靠堆时间,因此挤占了自己的消费,所以会产生产能过剩+消费萎缩。大佬工作955能生产20份,但他也消费了20份;而奋斗逼996虽然生产了20份,但只有时间消费5份,这15份的逆差就产生了经济危机。虽然也有一部分大佬高产出却不怎么消费,但是也会有相当多的韭菜消费超过产出形成平衡。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社会上所有人不是在996就是家里蹲的话,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钱消费,一定会造成经济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