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就业收支情况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同时,农村创业创新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2019年广东千村调查就针对广东农村的就业收支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除了包括就业情况、收支情况和非农经营情况三个方面以外,还针对近年来“人情变味”、“人情压力”给大众造成负担这一现象,额外关注了人情往来情况。 通过将连续两年访问到的样本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广东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由2018年60.75%下降到2019年的55.77%(图1),其中山区就业率下降幅度最大,由57.23%下降到51.33%。而广东农村16岁及以上人口有劳动能力未工作的比例由2018年的2.46%上升到2019年的5.20%(图2),其中珠三角地区上升幅度最大,由1.93%上升到6.44%。就业率的下降和有劳动能力未工作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珠三角和东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比例略有上升(图3),分别从2017年的17.38%和20.73%上升到2018年的19.18%和21.95%。而西翼和山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比例略有下降,分别从2017年的38.32%和50.54%下降到2018年的34.53%和47.95%。总体来看,广东农村劳动力跨县外出务工比例变化不大,均在三成左右(31.16%和30.14%)。横向比较来看,山区和西翼地区外出务工比例仍明显高于珠三角和东翼地区。 2017年和2018年全省外出劳动力在珠三角务工的比例相差不多(表1),分别为80.41%和80.50%,在粤东西北地区务工的比例有所下降(15.36%下降到12.38%),而在省外务工的比例略有上升(4.23%上升到7.13%)。分地区来看,东翼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的比例有所提高(19.61%提升至27.16%),而西翼和山区农村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趋势有所加强,分别从74.93%和87.18%上升至82.2%和88.29%。而且四个地区省外务工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其中山区提升的程度最大,近2.6倍。 注:数据来源于2018和2019年广东千村调查个体面板数据农户收入主要源于工资,食品烟酒消费比例最高 从收入构成来看(表2),2018年广东农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依次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分别为61.29%、19.88%和15.73%。分地区来看,山区农户工资性收入的占比最高,达到63.91%;西翼农户经营性收入占比最高,达到26.67%;珠三角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均为最高,占比分别为8.93%和20.37%。 从消费构成来看(表3),2018年全省农户食品烟酒消费占比最高,达到38.35%;其次是居住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为19.25%、12.00%和11.90%。分地区来看,东翼农户食品消费占比最高,达到46.32%;珠三角农户交通通信支出占比最高,达到16.98%;山区农户居住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最高,分别为22.63%和14.54%。 从省级层面上来看,广东省农村家庭非农经营行为并不普遍,仅有10.20%受访者家庭从事非农经营项目。省内农户参与非农经营项目行为的地区差异较大,东翼地区最高(15.15%),西翼最低(7.52%)。 从表5可以看出,目前正在从事非农经营项目的农户中,三成以上的家庭经营项目持续时间已超过十年(31.88%)。但新开始的非农经营项目所占的比例也较为可观,最近五年开始经营的比例为44.93%,显示出了近年来农户进行非农创业活动的热情。 家庭非农经营内容以实体店个体户为主(66.37%),另外有15.93%的家庭选择除实体店个体户、租赁、运输、网店和经营企业外其他类型的经营项目。从经营开始的时间趋势来看,虽然近年来家庭创业项目仍以实体店个体户为主,但选择网店和运输这类新型的经营项目的家庭比例有较大增加,从2017年之前的不足10%上升至2017年之后的15%左右。 大部分家庭的非农经营项目都是小规模经营,以家庭成员参与为主。表7显示,82.57%的家庭没有从家庭外雇佣帮手。表8进一步显示,家庭经营项目经营收入较低,超过56%的家庭每月经营收入不到4000元。 表9进一步显示,农村非农经营项目主要希望得到资金和销售渠道的支持,占比超过25%,但不同经营类型的家庭希望获得的最主要帮助略有差别。 全省平均来看,农村家庭一年总人情支出约为1666元,以三口之家来看,人情支出仅占家庭总收入3%。分地区来看,珠三角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但总人情支出最少,仅为1320元。西翼和东翼地区人情较重,东翼每笔随份子数额最高,平均为322元,西翼地区年人情支出最高,达到1906元。 人情往来较为重大的两件事为婚礼和葬礼。从中位数来看(表11),东翼地区的婚礼收入最低为2000元,西翼地区婚礼收入最高为15000元。另外,全省彩礼支出的平均数为3.1万元,中位数为2万元,为全省农村人均家庭收入的1.18-1.82倍。 表12展示了葬礼收支情况,其中东翼地区对葬礼最为重视,葬礼的支出中位数达到了5万元,为全省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9倍,葬礼收入也达到了1.75万元。珠三角、西翼和山区葬礼支出相对较低,并且葬礼收入的中位数均为0,显示出有超过50%的家庭举办葬礼未收取份子钱。总体来说,在四个地区举办葬礼都是收不抵支,葬礼的支出对于家庭来说仍是一笔较大的负担。 第一,警惕广东农村地区就业率下降的趋势,确保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大。与城镇地区的失业统计不同,农村地区的失业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忽略。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人群中有相当比例是毕业却待业的学生,值得特别关注。政府应做好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失业统计工作,做好就业帮扶,确保就业稳定。 第二,粤东西北劳动力向珠三角集聚的趋势明显,劳动力就近就业的比例有待提高。数据显示,粤东西北地区尤其是西翼和山区的农村劳动力超过80%前往珠三角地区务工。农村人口进城后的稳定就业是城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缺乏就近的非农工作机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翼和山区城镇化率偏低。受新冠疫情影响,粤东西北劳动力前往珠三角务工明显受阻。短期内,政府应该做好粤东西北劳动力就近非农就业的工作,降低疫情对农民工的收入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应该进一步发挥粤东西北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吸引当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