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努力之下,目前大学生就业数据仍不乐观,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同期有5~20个百分点的降幅。北京某高校截至7月4日的总体就业率为81.4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98个百分点;上海高校截至5月末的整体就业率较去年同期约有15个百分点的下降。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此赴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四省市调研,带来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普通本科高校、专科院校等高校的一线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结束后拍照留念。任超摄/《瞭望》新闻周刊 企业的用人需求下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纯江说,近几年用人单位需求量和毕业生人数大概是8:1甚至10:1,今年大概是4:1。前不久他们学校和对口支援的武汉光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场云招聘,往年一般会有160多家企业参与,今年却不到100家。“企业需求萎缩,航空旅游和外向型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周纯江说。 有些企业受疫情影响甚至出现招聘违约现象。比如中南大学30余个已签约学生5月底被企业以“调整岗位”为由集体解约,被迫重新求职。这种情况在过去几乎没有发生过。 受访高校表示,目前各地都在推动国企扩招,但普遍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国企对外公布招十人,只发四五份面试通知,实际招用的只少不多。北京某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坦言,不少国企都下调了今年的用人指标,有的企业直接告诉学校只能按去年标准的60%招聘,且中小企业还多在裁员减薪。 这些情况作用于学生身上,表现为投出的大量简历反馈寥寥。北京一高校就业创业办负责人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目前都存在观望等待情绪。用人单位希望等疫情结束后增加学生的线下考查,确保招聘的人才与企业有较高的匹配度;学生也希望等疫情结束后实地了解了企业再定是否入职,以确保工作顺其所愿。此外,十余所高校就业办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针对2020届毕业生的招聘高潮已过,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顾希垚说,企业大规模招聘集中在3、4月份,今年以来,不少企业拉长了招聘周期,但进入5、6月后感觉明显热度已过。比如5月以后,参加上海交通大学线上“双选会”的企业数从最多时的500余家降到100家左右,其中绝大多数企业仅是把发过的岗位信息再发一遍,且一半以上并不与学生在线互动。而备受学生青睐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招录,今年也普遍推迟了2个月左右,多数报考学生不得不等待面试和录取结果,部分未录取学生后续的求职进程或受此影响。 长沙市某职业院校就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学校组织了一场线个企业参与直播,以往一个企业至少有100人报名,这次一共只有317名学生参加,是以往的三分之一,感觉学生对线上招聘失去兴趣,主动性在减退。 部分学生呈“懒就业”“伪就业”状态。顾希垚说,“懒就业”的学生就业意愿很低,“学院急,他不急”;“伪就业”的学生看似在网申,寻找就业机会,实则是走过场,心态如“买彩票”,中了就中了,没中也无所谓。“个别学生找工作,更像是应付学院和辅导员;有的干脆对学校推送的岗位信息不闻不问,简历也要辅导员帮写、帮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说。 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对孩子就业不积极也表现得“很大度”。受访高校老师说,面对单位通知学生实习,学生家长认为疫情有风险,不愿放孩子出去,甚至说“晚点就业也没关系”。 当前校园疫情防控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求职。记者了解到,高校目前大多仍处在“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状态。学生进出校门极度不便,若需要先实习才有机会就业,就不得不自费在外租住青年旅社、宾馆等,负担更高昂的求职成本,部分学生被迫因此放弃了实习和后续的录用机会。 还有一些毕业生今年就没打算就业,而是致力于明年“二战”考研、考公务员、专升本、出国留学等。上海杉达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张剑萍说,学校试图做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希望他们先就业再择业,或者先就业再“二战”,但有些学生不太能接受这种做法,他们宁愿让自己是一张没有就业历史的“白纸”,保留第二年还是应届生的身份,也不愿先找一份工作有个落脚点。 此外,由于今年择业期延长两年,外加研究生扩招,也可能促使更多毕业生选择等疫情结束甚至明年再找工作。多所高校就业办负责人担心,更多学生不就业,有可能使压力叠加到下一年,加剧明年的就业压力。据悉,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公布了2021年的招聘计划,给未就业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窗口目前正在持续收窄,受访人士建议,尽快推出系列务实举措促就业,扫除毕业生求职的各项障碍。 酌情对“二战”考研、考公务员、考专升本、海外留学等不愿今年就业的毕业生予以确认,不列入就业率统计,以使数据更精准。 其次,适当拉长就业工作时间线。经晓峰等人建议,可延长学生办理毕业离校手续的时间至8月末。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校园疫情防控举措,让有就业意愿且尚未就业的学生返校入住,既方便其面试和实习,也便于学校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对于不返校学生,高校也应开展“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同时,应考虑推后高校发布初次就业率的时间,把截止日期从8月31日后推一个月,并设法将高校2020届就业指导工作延长至11月末,即向国家统计局上报最终就业率前的最后一刻,这样更便于获得真实的高校就业情况。“毕竟今年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节奏都放缓了。”经晓峰说。 再次,相关部门和地方应继续鼓励企业发布岗位,尤其要让国有企业承担好社会责任。有受访人士建议,就业督查不应仅仅针对高校,当前形势下,可考虑把国有企业纳入督查范围,杜绝发布岗位走形式和“假招聘”。 此外,也要不断优化线上招聘平台,提升招聘精准度和匹配度。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表示,线上招聘平台信息庞杂,建议在推荐岗位时分地区、分行业、分学历、分专项等,“类别越具体匹配越精准,成功率越高”。 部分企业建议,高校应加快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开通网上签约功能,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校园招聘平台应优化简历系统,做好各渠道信息整合和匹配,并跟企业网申系统对接,便于将简历直接导入企业招聘系统,提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