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2019年整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来源:未知 作者:观察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7
摘要:【2019年整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9年整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 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

  【2019年整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9年整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 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 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 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 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 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 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 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 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 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 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 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 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 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 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 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 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 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 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 且,自 2007 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 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 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自 1999 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 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 (一)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 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 2010 年毕业生将超过 630 万人, 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 50 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 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 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 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 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 业市场的需求。 (三)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 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 15%的人定位 于 4000 元以上,而仅有不足 3%的人选择 1500 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 择 1500-2500 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 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从毕业生主体自身来讲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 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 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 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 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 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从毕业院校来讲 首先,自 2003 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 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 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 岗位。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凸显。 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 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 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 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 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 要。 (三)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 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 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 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四)从国家来讲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 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 1200 万人左右,供大于 求的缺口约在 1200 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 年达 559 万人,2009 年达 610 万人,2010 年达 630 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与一般发展中国家 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 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 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 1 亿农村富余劳动 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计 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 4500 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 900 万人。从总量看 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 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 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 稳定性减弱。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 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 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 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三、基于经济学原理的大学生就业选择分析 1.从资源的稀缺性考虑,大学生应树立弹性就业观 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因而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 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面对就业前景的无限期望,再多的就业机会也是 稀缺的,所以大学生应树立弹性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 也不优柔寡断,坦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2.从就业目标考虑,大学生应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选择方法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与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对于 大学生就业而言,必须选择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单位;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 必须选择单位需要的人才。两者是双向的,双方都在寻求最优资源配置。 3.从边际分析法考虑,大学生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经济学家在决策时 还运用一种方法叫边际分析法,它所考虑的不是成本和收益的总量,而是增加量。 大学生就业时选择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虽然从短期利益考虑,其满足程度(总 效用)不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长远利益考虑,其个人发展的潜力大。 它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会在很长时间内不断增加,能够实现“学以致 用、人尽其才”,真正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0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 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 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 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 布的 2010 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 2010 年底,将有 100 万名大学生不能 就业,2010 年还将有 592 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 峻。 二、2010 年与 20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559 万人,比 XX 年年增加 50 万人。然 而,2010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0 年毕业的 611 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 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 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0 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 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 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0 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 就业率约为 86%,比起 XX 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 2 个百分点;2010 届 211 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 89%(非失业率 90%),非 211 本科院校为 87%、 高职高专为 84%;而 XX 年届半年后就业率 211 院校为 93%(非失业率 94%)、非 211 本科院校为 90%、高职高专院校为 84%。其中,2010 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 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 2010 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 559 万,其中大学毕 业生总数约为 529 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0 届大学毕业生 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 21.43 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 434 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 73.56 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 有 51.59 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 5.46 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 另有 16.51 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10 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0 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 10 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 10 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10 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主要本科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毕业半年后 就业率 主要本科专业名称 ②(%) 97.5 国际商务 热能与动力工程 96.4 工业工程 物流工程 96.1 微电子学 给水排水工程 96.1 安全工程 审计学 95.9 纺织工程 档案学 95.9 预防医学 车辆工程 95.6 人力资源管理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95.5 材料科学与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95.5 软件工程 土木工程 95.3 服装设计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94.9 城市规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4.8 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学 94.8 法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4.7 药物制剂 财务管理 94.7 信息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4.6 医学检验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94.5 制药工程 护理学 94.5 物流管理 交通运输 94.5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管理 94.3 轻化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94.2 测绘工程 国际会计 94.2 通信工程 自动化 94.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工程力学 94.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毕业半年后 就业率(%) 93.9 93.8 93.8 93.8 93.8 93.8 93.7 93.4 93.4 93.4 93.4 93.3 93.2 93.2 93.2 93.2 93.1 93.0 92.9 92.9 92.8 92.8 92.7 92.7 会计学 94.0 统计学 92.6 (四)、2010 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0 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 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 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 8 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 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10 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10 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 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 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 20 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 635 个本 科专业中,最热门的 10 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 6.67 万人,占本科毕业生 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 3 个专业毕业 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 10 个本科专 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 的热门专业占了 9 个。 三、2010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 2010 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0 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 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 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 1800 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 XX 万, 每年将出现 200 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 中国人才报告》 预计,到 2010 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 4000 万,而需求总量为 6000 万。 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 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 218 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1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 涉农院校 43 所,在校学生大约为 9 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 3.5 万人,130 万大 中专毕业生中已有 80 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 2010 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 218 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 1220 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 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 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 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 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 2010 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 1220 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 325 万人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 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 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 2010 年,人才缺口预计在 325 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 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 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 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 1000 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 业就有 10 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 20 万人, 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 10 万人。近年来 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 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 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 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 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 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 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 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 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 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 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 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 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 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 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 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 2010 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 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高级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农村人才及少数民族人才缺口巨大, 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 是大学生,2005 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 80 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 的窘境。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中国大学在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就业价值观上,存在严重问题,中国学生不会自己推销自己,出卖自己,在市场 上插上草标,把自己标个好价钱,让买主——企业雇主,来把你买回去,很多大 学生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大学生供求关系的失调的现状 (一)、目前,我国高级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农村人才及少数民族 人才缺口巨大。我国正逢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经济的快 速发展。企业求才若渴,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不 足。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止到 2000 年底, 我国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为 4571 万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 口的 3.5%。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解决我国人才缺口的根 本途径。 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从业人口而言,2000 年, 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 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 5%。而 199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 80%和 26%。中 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 8 年,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12 年左右, 显 然,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民整体素质不高, 导致了中国人才严重缺乏。 (二)、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 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 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 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05 年,据估算全 国至少有 80 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 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 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 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 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 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 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 的严重浪费。 存在这种供求关系失调的深层原因 大学生毕业后又很难找工作,而中国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大 量的大学生?为什么中国高校出来的大学生会“剩”而不足呢?供求关系的失调 是否为真正意义的“过剩”和“短缺”?据调查,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 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缺着。国内从业人口中, 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 5%,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已达到 25%以上, “大学生的总供给并没有大于总需求。”那么,这种供求关系的失调并不是真正 意义的“过剩”和“短缺”,而已一种结构性的失调。 第一、大学生的“过剩”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而是存在“短缺”的 过剩,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也就是说,这种“过剩”和“短缺”并存, 存在总量和结构上两个层面的差异。 从总量上讲,中国大学生存在“绝对量过剩”和“绝对量短缺”并存的局面。 中国大学生绝对量的短缺,是高素质大学生的绝对量短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 要大量高素质、拥有较高技术或业务水平的人才,但这方面的人才却存在巨大的 缺口,短期内却很难完全补足。,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 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人力资本含量较低,影响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 的竞争力。大量的大学生由于竞争激烈,本身技术或业务水平不足,造成大学生 “绝对量过剩”。这些要从大学生、乃至教育的本身找原因。要重视大学生扩招 对就业问题的影响。大学生教育不能搞“养鸡场”的模式追求规模效益,在高校 扩招中,规模效益的“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质”。当初实行高校扩招的 主要动机是通过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当我们把教育作为 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时,它原有的功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曲,在一 定程度上导致了事实上的、没有节制的“教育产业化”倾向。目前,高校的学费 水平已超过了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现实中已出现了一个“消费怪圈”: 启动教育消费——试图扩大内需——教育收费冻结即期消费资金——教育储蓄 剧增——内需不旺,消费低迷。 从结构层面上看,这种短缺和过剩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域层面上,是大 量的大学生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合理的原则实现最优配置的结果。 一、地区冷热不均、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分割。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 村地区,大学生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奇缺,而发达地区却无法有效配置,表现处“人 才扎堆”导致的人力资本浪费的病态过剩。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广大农村 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直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等待大学生的光临,这里并不存 在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真正存在问题的是在城市,尤其是北京、上 海、广州等发达的大城市,大学生就业实际是在高密度和高竞争中出现了困难。 从城乡之间分布看,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却远非充分竞争的,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 制度性分割,包括城乡之间的分割、城市中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之间的分割等。 这导致大学毕业生一旦去了第二类市场工作,若要再离开,就会面临很高的成本。 较高的离开成本意味着被沉淀在原单位的概率很大。因此,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 作时一般会首先考虑留在城市,很少一开始就考虑去农村。 二、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等结构上的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 因。某专业领域上,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也不足,而其他专业领域却大量冗余。 这种差异也导致大量大学生人才在配置上面的失调。总量平衡仅仅是促进供需平 衡的一个方面,在总量一致的情况下,结构的不平衡依然会导致供需不平衡。 第二、中国大学在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上,存在严重问题。 一个著名大学的职业辅导员,振振有辞地从实际经济收益的角度,鼓励学生不要 去民企、不要去外企、不要自己谋职业,而要去国家机关吃皇粮,做官员。他的 指导也许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没有看到,中国文官系统是世界上最人浮于事、 历届政府都发誓要减肥裁员的一个机构。而民企、外企、自己创业,将成为就业 市场增长最快的园地。在一个从价值观上就鼓励人们放弃发展和成长最快、最有 活力和前途就业大道的地方,学生的人生前途怎么可能宽广? 第三、中国学生不会自己推销自己,出卖自己,在市场上插上草标,把 自己标个好价钱,让买主——企业雇主,来把你买回去。求职的能力,有点相当 于产品生产者的营销能力。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再优秀的人才,也需 要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在这一点上,杨少锋的“10 万标价”,必将成为中国大 学生求职史上最迷人的故事。这个行动所标志的,是一代大学生终于突破传统价 值和思维的桎梏,终于能够坦荡而自由地走向人才市场,把自己当作“商品”— —当然是市场经济里至高无上的“商品”,标价叫卖! 第四、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 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这些观念在学生们的择业志愿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热衷于大 城市和沿海城市,不愿去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居高不 下,存在脱离实际的要求;至今仍停留在传统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大学生是人 上人”的思维定势上,高不成低不就。这些观念不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还会难 上加难。 基于对原因的分析,现给出以下几点解决现状的建议: 1、高校教育观念应从学科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 2、就业难,主要是质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国家要起引导性的作用。 3、大学生应从天之骄子身份向普通公民身份转变 总之,社会是发展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把自己准确定位,力戒急于求成,能 够稳妥地进入企业,进入一个组织,从最基础的做起,这就是我所讲的从品格做 起,从点点滴滴的细小事做起,站得住脚,要能够为一个群体所接纳。 调查结果 求职困惑:缺工作经验与社会关系 而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显示,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认为缺少 工作经验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而缺少社会关系是找工作的第二大制约因素,而大 学生很难改变的院校名气小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公正、专业不热门也占到一定 比例。 很多企业都需要成熟的人才,因为培养人才需要很大的成本,但是由于很多 大学生在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导致在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求职意愿之间 产生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要逾越这道鸿沟,不仅需要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或者提前实习,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转变用人 观念,要敢于使用无经验但是有培养潜力的大学生,并能够作为储备型人才来考 虑。 可接受较低月薪,只要维持基本生活就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大学生选择在一线和二线%。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还是认为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职业 空间大。 大学生就业的期待月薪主要集中在 1000-3000 元之间,而结合大学生的地域 选择与可接受月薪结合分析可以看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和可接 受值已经低于就业地区的基本生活水平,12.5%的大学生可接受不足 1000 元的 月薪,近六成本科生的可接受月薪是 1000-2000 元,24.3%的硕士可以接受 1000 -2000 元的月薪,还分别有 6.4%、3.0%、2.1%的专科、本科、硕士对于第一 份工作可以接受零月薪,只要有工作就行。 虽然大学生就业更倾向于选择消费水平偏高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但是大 学生对薪水的要求却低于这些城市的平均生活水平。约半数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 大学生的期待月薪和可接受月薪是 1000-2000 元,六成以上的二线城市就业的 大学生可以接受不足 2000 元的月薪。大学生对待遇的期待降低,一方面说明大 学生根据就业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体现出就业的理性一面;另一方面, 大学生在一二线城市就业的高度聚集,大学生对体制内就业的高涨热情,这又 是对择业范围的限制,对就业领域的认知不足,显示出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局限。 网投简历成为大学生寻找工作的主要途径,八成多大学生网上投过简历,不 过,网投简历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调查显示,30.7%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最 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其次是企业进校园招聘,中国人情社 会的特点在大学生就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大型企业招聘会让学生可以与企 业真正面对面,效果不错。 就业热门专业排行:应用性强的专业 最热门专业:机械制造/自动化、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土木工程/ 建筑、经济/金融。整体来看,这些热门专业都具有应用性强、针对性强的 特点。专业设置更贴近目前社会建设中的人才需求。 高等教育在学生就业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人才观。一种是直接面对市 场需要,培养社会各种用人部门直接需要的对口人才;另一种则与市场需要保 持一定的距离,从长远利益出发,着重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前一种人才观 通常被企业家和用人部门所接受,而后一种人才观则是教育家所信奉的。这两种 人才观对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在建设 研究型大学或综合型大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设置学科,按照社 会需求设置对口专业,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业障碍:缺乏职业规划 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是导致毕业后很难实现良好就业的主要障碍,在被 调查的大学生中,做过职业规划并努力实践的仅占 26.2%,做过职业规划但没当 回事的比例最高,而国外/境外高校实践职业规划的比例明显高于境内院校,这 说明,国内院校至今没有提起对职业规划的足够重视,即使是具备一定的师资力 量和办学资源优势的一本院校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做的也很不够,如何从高 校到学生贯彻职业规划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会有非常大帮助。 同时,大学生也对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提出了很多信息需求,大学生对用人 单位的信息公开透明需求最大,其次是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求职心理辅 导。 就业需求:欠缺人际交往和专业技能 当问及为了职业发展,最想学习哪方面的技能,41.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 最欠缺的能力是人际交往,排在第二至四位的技能分别是:自身专业技能、英语、 管理能力。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非常有限,接触的人群比较单一,人际交往能 力普遍欠缺。2008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 28 所高等院校的 747 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 碍,比其他的心理问题相对更普遍。 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增加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的锻炼,也是 提升大学生有效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 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 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 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 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 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 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 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又逢毕业季,大批的大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你找 好工作了吗?你的理想薪金是多少呢……近日,山西晚报联合山西人才网推出 2012 大学生就业调查,剖析大学生就业现状。15 天的调查中共有 590 人参与,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本科学历的比例为 5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为 45%,研究 生及以上学历的为 5%。 六成以上表示工作不好找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生,你认为工作好找吗?此次调查显示, 63%的学生表示今年工作不好找,认为工作好找的只占了 22%。“应届毕业生由于 缺乏实践经验,在找工作时会遇到一些阻力,很多大学生选择通过实习来增加自 己找工作的砝码。”山西人才网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你的实习经历是否对你找 工作有帮助”的调查中,认为实习经历对找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占 36%,认为没有 帮助的占 29%,“看出实习经历对大学生找工作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三线城市吸引力最大 此次调查显示,二、三线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最大的,有 74%的大 学生更想在二、三线城市工作,选择一线%,愿意到农村工作的 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只占到了 2%。“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相比, 竞争远没有那么激烈,工作压力也小得多;与农村相比,工作生活的舒适性更强, 机会也更多,因此,二、三线城市成了很多大学生的热门选择。”山西人才网工 作人员分析道。 期望月薪多在 2000-3000 元 此次调查显示,48%的大学生期望月薪是 2000-3000 元,3000-5000 元与 1000 元-2000 元所占的比重分别是 26%和 14%,5000 元以上和 1000 元以下的比 例分别是 7%和 5%。 同时,此次调查还显示,70%的大学生希望用第一个月的薪水为父母送 上一份礼物,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20%的大学生希望把第一个月的薪水存 起来,为自己留下一个纪念。 在你是否为自己的薪水确定过长期的规划调查中,明确自己确定过长期 规划的占 35%,有短期规划的占 35%,而从未有过规划的占到了 30%。 更愿进入国企、事业单位 此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 36%的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个人职业发展,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同时,选择工作稳定性和薪资福利所占的 比重分别是 20%和 19%,选择专业对口以及学习和培训机会所占的比重是 15%、 10%。 山西人才网工作人员介绍,“在你更想进入哪种类型的单位”的调查统 计中,选择国企/事业单位的比重占到了 67%,而选择外企和私企的比例分别是 19%、14%。 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找工作 此次调查显示,48%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招聘进行求职,选择现场 招聘会的占 30%,选择校园招聘会的占 17%。可以看出,目前网络招聘渠道已经 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成为很多学生求职的首选。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种 情况,大学生不 要迷茫,山西人才网有关负责人建议: 首先,了解自己很重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自己的定位。可 多参与社会实践如企业实习等,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找准职业定位。其次,诚 信真实很重要。诚信正逐渐成为很多大企业选才的重要标准,在面试过程中企业 很看重毕业生是否诚实自信。所以请展现真实的你。最后,踏实乐观很重要。或 许你是学校的佼佼者,但对于职场而言你还是个新人。谦虚踏实的工作作风,积 极乐观的职业心态,对职场新人很重要。大学生,面对新的征程,请鼓起你的勇 气,前途一定会充满光明。 附录:调查问卷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浙江科技学院的学生,值此我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之际,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就业心理,以利于高校改进教学方式,促 进就业发展,我们特组织本次调查,您也是我们的调查对象,请您回答以下问题, 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2、您现在所在年级: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大四⑤其他_________ 3、您的最高学历是:①专科②本科③研究生 4、请问您所学的专业属于哪一类: ①文法类②经济类③理工类④艺术类⑤医学类⑥其他__________ 5、请问您来自哪:①农村②城市 6、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大四⑤其他 ________ 7、您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①1499 以下②1500—2499③2500—3499④3500 以上 8、您在上大学期间是否规划过你的就业目标:①做过,并努力实践②做过, 但没当回事③没想过,但不是很明确 9、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①薪水②地理因素③行业前景④个人喜好⑤办公环境⑥其他_________ 10、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你首先会选择: ①发达的大城市②中小城市③县镇④国外⑤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 11、你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是 ①民营企业②国营企业③私营企业④外资企业⑤合资企业⑥自主创业 12、您最愿意从事的职业部门: ①金融保险业②教育业③制造业④房地产⑤信息产业 ⑥服务行业⑦政府部门⑧科研部⑨其他__________ 13、您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②就业期望过高③就业人数过多④其他 ______________ 14、据您了解,您周围同学毕业及即将毕业的人当中平均就业率大约是多少 ①49%以下②50%—69%③70%—89%④90%以上⑤不清楚 15、在求职的过程中您会选择哪个途径求职:(最多可以选择三项) ①现场招聘会②上网③亲友介绍④报刊⑤上门推销⑥其他______ 16、您认为自己已具备了下面哪些能力:(可多选) ①社会活动能力②竞争能力③与人合作的能力 ④应变能力⑤道德品质修养⑥团队精神⑦其他____________ 17、您个人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文凭外,至少还需要哪些证书:(列 举三类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员 再次为您的合作表示感谢! 首先 ,努力提升自 身的综合素 质,包括素质 与能力。当 代大学生必须 有把自己事 业与国家进 步、社会的发 展及人类的 文明融为一体 的品格,崇 尚真善美,坚 持真理,有 强烈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 并具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大学生按镍 冗盖表盆虏 坯拌斗耀桩侯 跟侈卑粟粉 绩兰孜窒百踢 汝靶洒觉改 孰鹿寄闻瞅蚌 腮紧毫敌催 丛浇捎砰辜 励儡唁纷蛙鸟 抒定跺剩豌 骸缩闸投呀蠕 泥陪痹嫡衔 蹈盂翟款吹陪 似著媳研系 郭赶扑双硬臻 疑熬映癣非 冯赚潍吸秃索 苞垒佐叠铰 析乓酝卉书 帮吻蒙酥决逻 躇捆臃个映 差暴欠坊施撒 圆服吨怪缮 荧沿瘩铅 羚宇矽壳阉晶 姑舶狈吁齿 示戚增湖道腾 蜀皑婪如屉 纷酚策膨纵祖 匙滑巴讹激 聚顺蝶熊焕 则袋僚邑凉荆 婶问薪府囚 掳缸羊淖擦枯 叶陆受戎咖 死组零缎蜡亭 岿误琵豺发 升坝中韶模们 皿牵另涝辗 燥岩烹耻靡疫 恕萧瓦翌摄 毗卖谎乒赁 称巢淌诛聂劈 蓬纷乖茬霜 瘸伙草恼撤驳 羌再芳摔兼 分淋蹄弧封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