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根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市新增就业21.39万人,就业形势总体趋稳。“稳就业就像一把‘金钥匙’,推动了复工复产,拉动了经济发展,带动了市场繁荣。”据市人社局局长杨光介绍,今年以来,本市人社部门深入贯彻“六稳”“六保”任务要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围绕降低企业负担、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兜底帮扶等方面,织密政策保障网,稳住就业定盘星,兜牢民生基本线月末,本市共为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24.3亿元,向4.4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6.4亿元;提高了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了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为8.8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5.16亿元;开展招聘会250多场,发布岗位信息16万条,为各类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不见面”就业服务65万人次。 企业强才能“筋骨壮”,为实现精准帮扶,市人社部门“按图索骥”提供服务。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是本市一家国家级疫苗研发领军企业,疫情发生后,该企业承担了国内新冠肺炎疫苗腺病毒载体重要生产研发任务,科研、生产人才需求量较往年增长了两倍。专业性强、学历梯度大,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用人需求。关键时刻,市人社部门为企业定制了精准服务招聘方案,面向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对口专业、对口学历、对口流向应届毕业生,通过北方人才网、高校官方网站发布招聘需求,组织专场校园招聘会。“简直难以置信,只用了3天,人社部门就帮我们从15所高校遴选出70余名候选人,解决了我们近期激增的人才需求难题。”康希诺企业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市人社部门落实“接链、促需、护企”要求,在促进人岗对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障企业用工方面协同用力,目前已为145家医疗物资生产等重点企业协调解决用工12158人。 援企稳岗,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放水养鱼”。“帮助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就是力保就业存量。”据杨光介绍,今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稳就业32条”“应对疫情保就业76条”“高校毕业生就业4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就业优先贯穿产业投资、金融信贷、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各个方面,构建部门联动、整体推进、协同发力的大就业格局,使政策更加管用、好用。其中,创新的市级创业担保贷款业务通过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在短时间内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慢、融资难问题,为我市小微企业和重点创业群体提供就业创业、资金扶持等服务。截至6月末,共受理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已发放3亿元,有效缓解了因疫情影响给创业者带来的资金困难。首届“海河英才”创业大赛的启动,引育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引领性的创业项目,目前已有2500多个团队报名参赛。 就业影响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市人社部门持续做好政策的“加法”、失业的“减法”、服务的“乘法”、流程的“除法”,突出重点人群,掘得稳就业创造幸福生活的源头活水。针对高校毕业生,加大了岗位开发、企业吸纳、创业支持力度,拿出1.1万个优质岗位,定向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针对农民工,落实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作机制,包车2.5万辆(次),运送88万人有序返岗;针对就业困难人员,规范了认定办法和援助办法,建立遴选社区服务型岗位和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渠道。上半年,全市累计帮扶3.5万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1.8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