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新就业形态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重要渠道发挥稳定作用

来源:未知 作者:观察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29
摘要:灵活就业是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自雇性等为特征的就业形态,其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与现代工厂制度下的传统就业方式有很大不同。灵活就业由来已久,在近年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助推下加速发展,演化出新就业形

  “灵活就业”是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自雇性等为特征的就业形态,其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与现代工厂制度下的传统就业方式有很大不同。灵活就业由来已久,在近年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助推下加速发展,演化出“新就业形态”,即以互联网平台直接连接供给和消费两端的平台化、去雇主化的灵活就业模式。具体而言,新就业形态包括电商平台商户、生活服务配送员、共享出行司机、微商平台销售者、知识服务提供者、网络直播者、自媒体从业人员等。

  新就业形态下的不同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差异较大,有自由撰稿人、翻译员等知识服务类高技能岗位,更多的则是对技能要求较低的生活性服务类岗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就业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到劳动密集型建筑业,再到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三个阶段。在2013年达到1.48亿就业规模峰值后,我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年均下降逾200万,近年来建筑业也成为就业净流出部门。借助于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吸纳了大量制造业和建筑业流出的农民工。以物流配送行业为例,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而外卖员总数也已突破700万人,其中有大量从业人员来自于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人。

  新就业形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年轻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从事生活性服务业的工作,在今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时期,由于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性服务业恢复较慢,有大量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滞留在故乡地,无事可干,又没有收入,有的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发力,新就业形态有效缓解了农民工就业压力。例如,疫情发生后,美团平台2020年上半年新注册的有单骑手数就达到138.6万人,其中有35.2%是来自于原来从事制造业的工人。根据美团研究院近期的问卷调查,目前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商户灵活用工需求比例约为12.8%,这意味着一家10人小店中便有1人为灵活就业,而且41.0%的受访商户表示会在疫情后增加灵活就业岗位。从统计局7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为5.7%,比4月份(6.4%)明显回落,新就业形态在“稳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冠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超过800万人。就业是今年中央“六稳”和“六保”工作之首,就业政策需要多措并举,更好地发挥新就业形态对就业的支持作用。

  一是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水平。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已替代制造业成为吸纳农民工的最主要领域,而餐饮、旅游、家政等需要面对面接触的行业受疫情冲击却最严重。要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借助“互联网+生活服务”的模式改造传统业态,在生活物流、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行业衍生出更多灵活用工的基础性岗位。

  二是利用新就业形态挖掘农民工输出地的本地就业空间。支持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涉农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型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借助直播带货等新型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模式,提高本地就业容量。同时,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支持返乡农民工利用新就业形态在家乡就业或创业。

  三是提升农民工在新就业形态中的技能。新就业形态不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对劳动者提出技能持续提升的新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主体应形成合力,对农民工采取主动上门送培训、视频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其适应新就业形态的能力。在中长期,由于市场对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需求在不断提高,各方主体还应持续地对在职劳动者进行培训,拓展农民工后续的职业发展空间,将新就业形态从“就业蓄水池”升级为“就业加油站”。

  2020焦作(青天河)红叶节正式启动 名字中带这五个字的游客可免门票游览

  无性别主义服装Charles Jeffrey Loverboy春夏男装大赏

  疫情冲击下 萧山数字生活示范区挖潜“云消费” 半个月拉动消费32.6亿元

  以爱之名公益助农 “情深意‘农’——益路华彩统一战线助农公益行”活动在郑全面启动

  以爱之名公益助农 “情深意‘农’——益路华彩统一战线助农公益行”活动在郑全面启动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