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秋招在即,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新格局下的新就业形态”中,在对外的招聘方面,面对人手紧缺的燃眉之困,招聘全职员工已不是企业的唯一选择。疫情期间产生的 “共享员工”,眼下有1/4企业仍在沿用,直播平台成了灵活就业的“晴朗”板块,公司归属感或在降低。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3.2%的企业选择招聘兼职、临时性员工,25.3%的企业借用其他企业的员工,另有少数企业运用AI技术实现人力成本替代。 在多种新型灵活就业的形式中,共享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的表现尤为亮眼。根据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直播平台”以347.8%的增速强势领跑灵活就业招聘需求,知识服务、自媒体、生活配送分别增长75.6%、65.1%、35.4%,是人才招聘市场中珍贵的“晴朗”板块。 中国劳动和社会科学保障研究院研究表明,我国总体上有1 亿人从事灵活性的就业,其中有 7800 万人是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 在新就业形态下,员工对企业的从属关系依旧在经济层面存在。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工作的兼职性质导致平台员工在组织层面上并不属于平台企业,“公司+员工”的雇佣模式正在向“平台+个人”演变。 用工成本低、政策补贴好,使灵活用工形式的在企业端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多重因素叠加下,智联招聘平台的大数据显示,灵活就业的总体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6.4%,而传统就业的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3.8%。 灵活用工的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形成以劳务派遣公司为主,以雇佣线下兼职、临时性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会化用工等方式为辅的用工形态。 在企业招聘模式的转变下,期待一个人持续稳定工作已不那么现实。互联网平台上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工作岗位,而是拥有多种可供求职者选择的简单零碎的任务。雇佣关系中的自主性吸引职场人在未来规划中作出灵活性调整。如收入可观,有66.5%的受访者愿意选择放弃主业/全职工作。 对于未来自身的就业形态规划中,57.3%的职场人计划在主业之外发展“第二职业”,活用自身专长,3成受访者愿意投身灵活岗位,仅有12.7%的职场人选择专注现有领域。 但在企业端对灵活就业需求高涨时,求职者的供给需求并未跟上,呈现较大缺口。在此前报告中有指出,多种灵活就业形式均呈现需大于求的情况。今年第二季度,灵活就业总体招聘人数同比增速76.4%,而求职人数同比增速仅为11.5%。 新冠疫情带来的职场焦虑的确催化了职场人对灵活就业认可度的提升,但大多职场人处于心动但仍在观望的状态。根据智联招聘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0.1%的受访者付诸于行动,71.3%的职场人表示有所考虑但还未开始。 调查显示,职业发展不稳定、工资收入不稳定、劳工保障的欠缺是职场人对于灵活就业三大顾虑。灵活就业者在享受工作时间、地点、报酬更加灵活化、自主化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对于不稳定因素多、生活与工作界限模糊的苦恼。 其实,灵活就业形态暴露出的薪酬体系不够标准、配套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等短板依旧存在。智联平台的大数据显示,2000元以下的薪酬职位数传统就业仅为0.5%,而灵活就业整体则有2.6%,其中传统灵活就业(兼职)更有5.7%,灵活就业岗位整体呈低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