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次竞赛时间为2007年11月5日至2007年12月15日。答卷截止日期以参赛者寄出地当天邮戳为准。个人和集体均可参赛,参赛者有效答卷为一份。 三、答题办法。竞赛共80题,每题有A、B、C三种答案。请将选择的答案在答题卡中相应的圆圈内用黑色钢笔涂黑。答题卡可复制,涂改无效。 四、参赛者须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要求字迹清晰、填写项目完整,否则视为无效答题卡。身份证号码相同的答题卡只有一份有效。 五、请将填好后的答题卡沿边线剪下,装信封内邮寄。邮寄答题卡,正确书写竞赛办公室地址和邮编,并贴足邮资。 六、竞赛设一等奖10名,奖金各3000元,证书各一个;二等奖20名,奖金各2000元,证书各一个;三等奖50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各一个;纪念奖1000名,奖金各100元;各奖项将采用随机抽奖办法产生,有关公证机关予以公证。 七、竞赛标准答案和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将于2008年1月中旬分别在法制日报、工人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劳动保障杂志及人民网、劳动保障部政府网站等媒体予以公布。纪念奖获奖名单不再公布。奖金及证书由竞赛组委会统一邮寄。 八、参考书目:《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500问》、《劳动合同法百题问答》、《就业促进法百题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讲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讲座》(以上书籍均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九、答题卡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6号楼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竞赛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13 联系电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是。 A.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本单位同岗位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 C.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 C.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8.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0.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1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 1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约定试用期时 B.只有在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雇佣时,才可以重新约定试用期 1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1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下列关于用人单位在试用期中解除劳动合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在服务期中可约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A.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C.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2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数额,应当 2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24.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 2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 C.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情形中,用人单位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B.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C.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C.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A.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开始算,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 B.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C.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不用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B.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确定计算 C.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3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C.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 38.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等情况。 39.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40.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订立口头协议。 4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4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劳动合同如何终止。 4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46.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 4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都有权 49.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 50.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 51.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 52.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 53.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B.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B.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C.如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55.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56.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60.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 61.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 B.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就业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6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指导,提供 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源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7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 7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 7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 ]相关新闻相关推荐匿名隐藏地址设为辩论话题*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