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8月14日讯(记者 蓝于涵 通讯员 覃冬冬 实习生 黄佳玉)据悉,今年约有590万大学应届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为了解应届生就业困难情况,近日,智联招聘基于平台大数据,将6月份仍在求职的应届大学生识别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从学历、性别、地域、院校、专业等角度分析该群体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今明年两届毕业生就业“双届叠加”局面的举措。 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供需对比明显,供需差距较大。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疫情暴发后的2-6月,在智联招聘平台上新发布大学生岗位数同比下降15.5%,而投递简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比上升62.7%。 根据2020年2-6月各地区应届生岗位需求同比增速情况显示,就业重点地区的岗位需求增长疲弱,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岗位需求同比有所下降。2020年2-6月,东部地区岗位需求同比下降19.0%,中部地区岗位需求同比下降26.3%。而从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岗位需求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25.0%和20.8%,远高于二线、三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 受疫情影响,今年2-6月,快速消费品销售、中介服务、软件信息服务、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是岗位需求同比下降最大的五个行业。 除了因疫情冲击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当前,东部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51.3%的就业岗位需求,而6月份大学生往东部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到57.0%,后者比前者高出5.7个百分点,“孔雀欲往东南飞”的趋势依然突出,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对而言,虽然中部地区提供了22.6%的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但6月份只有18.0%的大学生简历投递到中部地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者意愿基本保持平衡。 2020届毕业季已过,2021届秋招又将至,大学生就业即将面临“双届叠加”的更严峻局面。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通过在社区、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基层机构,设置流行病调查员、社群健康助理员、科研助理、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岗位,持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医疗、社区管理、康养产业等领域,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同时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企业也可利用“云端招聘”平台开展“云端双选会”“云端宣讲会”“空中笔试”和“空中面试”等活动,提高线上招聘的渗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