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先就业后择业”这个说法靠谱吗?

来源:未知 作者:观察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31
摘要:大白话(大道理)说完了,大家也该都看明白了,接下来该讲点不受待见的干的了: 我讲两部分,一是解释一下为什么先就业再择业不靠谱,二是分享一些之前写过的相关回答或文章,否则只谈现象和总结不给解决方案,本回答很快就会被键盘侠攻陷...... 先从很多应

  大白话(大道理)说完了,大家也该都看明白了,接下来该讲点不受待见的干的了:

  我讲两部分,一是解释一下为什么“先就业再择业”不靠谱,二是分享一些之前写过的相关回答或文章,否则只谈现象和总结不给解决方案,本回答很快就会被键盘侠攻陷......

  先从很多应届生求职季的体验来看,是不是普遍都是“大部分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是不是总得到用人单位的拒绝理由“缺乏相关经验”?

  我早在文章陈思炜:木桶原理?对职业发展而言,该遵循短板理论还是长板理论?里就谈到过一个与此相关的观点——对于“木桶原理”正确的认识应当一分为二:

  第一,在职业生涯发展初期,我大多建议学生们以长板理论为核心,兼顾一定的短板理论。

  在职业发展初期,我们可以把用人单位看做是一个木桶,如果是一个大部分由行业老手的组织,我们可以把各方面的人才看做是这个木桶的一块块长板,我们所谓的应届生中的“全才”,对他们来说几乎都是“小全才”的概念,在企业这个大木桶下,这样的“小全才”无意义很多块短板(不长的板),企业把这样的人安排在哪个位置,他都是企业的短板,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如果你是企业,你愿意找这么一块短板吗?

  第二,对于职业发展中期与后期的职场人士来说,一般情况下将逐步调整为“短板理论为优先,长板理论为辅助”,实现这步之后,可能会再切换两者之间的主次位置,也有可能两者的重要性持平。(这部分和本提问离得较远,暂不展开。)

  对号入座,来看上面我提到的应届生求职者和已入职场人士在求职时遭遇的困境,用人单位拒绝他们的理由本质上说的其实正是“对不起,您不是我们要的那块长板!”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出于好心,为了安慰我们,看到了甲先做了A工作,再转到B工作的案例,就拿来分享,却没有把那些占大部分的“转不了型/行”的案例一起拿来作比较,实则害了我们。

  也不尽然,在我的很多文章里,诸如陈思炜:【精】本科大学生毕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全文共23474字,宜深度阅读)里提到的「四维定位模型」把职业的类型用“平台、职能、行业、模式”四个维度来做划分:

  如果保持已选择的“平台”性质不变,“模式”(展业模式)不变,“职能”方向基本不变或向相关职能上转,只是调整行业,还是有一定的转型/行机会的;

  如果是朝偏“前台”性质的岗位转,那么即便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会有相对更多的机会给到转型者,只是这类岗位偏好的“客户资源、销售潜力、企图心、性格或专业方面的基本功”仍然是重点考核的。另一方面则是,相对前台岗给到新人的容错度是比较低的,试用期内不达标则迅速淘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正是对整个社会中整体前台性质岗位的客观评价。

  如果是“职能”方面要做大调整(调整范围超出“在某个大类职能下的子职能间,或者有足够大交集的两个职能间“),不论所处平台的性质如何,行业换不换,展业模式变不变,难度都是最大的,我常举的例子就是:曾经一个学弟在某券商销售交易部任职,他很希望转去研究所做行研,无奈的是即便他经常有机会和研究所的高管一起吃饭,私下也是朋友,但仍然满脸郁闷地说他要这么转岗去做行研的可能性几乎是0。这就是换职能的一个例子,我们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具体是在哪个组织(平台性质),不管名气多响,所处哪个行业,也不管该行业多光鲜,大多数情况下(别杠,有个极个别一些确实是特例)远不如你在里面具体干的是什么工作(职能)来的关键!

  综上,虽然“先就业再择业”并非绝对的死路一条,但大部分情况下是走不通的。

  职业规划的前提是职业定位,做过职业规划的人其实也不少,但大部分人做完和没做一样,最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是别的,而正是职业定位没做好。

  但说来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大部分人做过的那些职业测评也好,找网上各大职业规划机构的什么国家生涯规划师做的咨询也罢,最大的问题都是严重缺乏对“外部世界认知”部分的讲解。

  说白了就是大部分人把自己内在的了解已经做到了“极致”......但始终停留在“知己”却“不知彼”的阶段,得出的职业定位(目标岗位)方向诸如“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商业分析师”这样的......说句实话和没做过定位也没什么两样了。

  道理很简单嘛,我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大部分人找不到理想工作被拒绝的理由都是“缺乏相关经验”,更多人其实面试过不了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没有相关经验”,而是“相关经验还不足够”。

  如果我给出你“证券分析师”的定位,你是做哪类金融产品的分析?股票还是债券还是期货还是其他?是在券商还是基金还是资管?券商的话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相信我,大部分职业规划师的字典里,证券分析师是包括一级市场的......)是在营业部还是总部研究所还是投行部还是自营部还是资管部还是......就算你侥幸最后经历大学几个寒暑假找到了合适的方向,你的简历里与目标求职方向直接相关的经历是不是不可能“很充分”?

  因为你摸石头过河摸太久了啊......你的“长板”几乎就没什么理由“足够长”呐!

  大家一起去面试行研,你做了2个月行研,而他做了大半年,在各方面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前者基本没有胜算,我之前就举过一组例子,再来回顾一下,看看面试时的对比:

  甲回答:“我各方面能力比较平均、也都很擅长,对非常多行业都很感兴趣也都有不错的研究。另外你看我GPA4.0,诸如计量金融、投资分析、财务分析等课程都是拿的A,课外实习经历也非常丰富,我参加过PwC税务的实习、世界五百强AIA友邦保险的实习、还有民生银行总行公司信贷部的实习和全球最高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之一美世的实习。因此我的能力非常全面,学习能力强让我有信心迅速上手。”

  乙回答:“我擅长研究金融、通讯和TMT行业,其中最专注也最擅长的是TMT当中media这块。原因方面,第一,我从六年前就开始专注股票二级市场的研究,我的职业目标也是通过课外学习和实习在四年前就规划好了,其中短期中期目标非常明确。第二,自学方面,留学期间我保持每天3篇研报的学习和宏观形势的关注,我看的最多的就是包括你们的研究员张三在内的三个研究员的报告。因此我对TMT行业接触很多,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分析逻辑。其三,上手方面,我之前一共两份实习都是在二级市场,其中在券商A的研究所前后有加起来半年多的实习,我留学前还在那边又做了几个月。综上,我相信我入职后可以迅速上手。”

  好了,这篇回答先说到这里了,我说的如此之不易完成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如果可以在这篇回答里就给大家把“怎么择业”的问题全都给解决了....那就不是题主问的问题靠不靠谱了,而是我这人绝壁不靠谱......

  顺便提一下,我的很多干货类文章有时候确实有些干,我也清楚地知道永远只会有小部分人能把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问题搞明白,但我希望最大化这个“小部分人”的基数,再次啰嗦几句给大家做一下心理建设:我也要恰饭,我承认在知乎里写那么一千多个回答是掺杂了一部分营销目的,但是我在专栏里写这么几百篇文章,如果你找不到另一个人能做到这样,请多给一些时间在我这些读起来时不时就“不太舒服”的“干货”上。你投入的时间越多,你能琢磨明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既然涉及到先后顺序,那正常情况下,还是应该先择业后就业,也就是说还是应该先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谋定而后动,思考在先,行动再后,而非完全不做规划,随便给一个工作就先接着。毕竟求职就业除了金钱成本,还要付出宝贵的时间成本,每浪费一分就少一分,每浪费一年就少一年,所以能先规划想清楚的就不要随便找,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理性选择。

  万一预期中的都未能实现,被形式所迫,为了糊口,只能先找一份计划外的工作做着,作为过渡也是可以的,没准这份工作歪打正着做的还不错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做着做着做出兴趣来了,也是有可能的,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这份工作就仅仅是个过渡,这时骑驴找马,再就业然后再择业,当然也是OK的。

  国内职场尤其是新人职场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创业观的问题,而是就业观的问题,当然也是择业观的问题。

  在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一个成人面前否定他们所学,所接触到的知识和价值观,因为他们会认为是一种侮辱。

  当一个社会不崇尚对质疑的时候,就会发生最悲惨的事,也就是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代代相传,并且被认为是对的。

  1. 工资当然越高越好,如果不行的话,刚开始自己没经验就业难,不如先不挑工资,找一个好跳板,先混上一年,最终还是要去工资高的地方。

  2. 工作最好轻松, 当然刚这样的机会少,刚开始不如什么都干,多学一点。最终目标还是要尽量做一份少加班的工作。

  以上就业观是主流,不能说它是错误的,但是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的问题, 就是你是否理解一个价值从被创造,被体现,到被扩大的全过程。

  如果你是一个想要推动时代变革的人,你的价值是创新和大胆,你在业界的资本和你未来的事业(无论创业还是就业)都基于创新和大胆, 个人方面你需要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和超常的推理能力,预知未来走向的能力,以及一个敢走偏锋的魄力,也就是冒险精神。 创业和就业都可以达到, 目前很多大公司也给内部提供了创业机会。 这时候你选择的行业就应该是初创的有革命性理念的公司。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竞争并且善于竞争的人, 你的价值就是技巧,手段,甚至手腕。 你是否能在运营上超越对方,你是否拥有无以伦比的技术能力,无论是技术,推广,设计还是销售, 各方面最优秀的人才都是十分抢手的,就我所知牛人的待遇都是很高的,完全不输给国外。 如果你刚好是这种人,哪怕还不是牛人但是正在朝牛人方向走,你适合竞争强度大的公司,无论大小。

  如果你就是想带一个光环,做做秀,然后将来到处忽悠,做演讲做人生导师。 你适合去大公司然后通过人际关系, 权术, 往上爬。 记得对任何你需要攻克的人一定要投其所好, 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谋略术,古今中外都有很好的先例,借力使力是不费劲的。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国的法律约束不劳而获或者是守株待兔,少量付出很多时候可以合法获得大量的回报, 合法的投机是可取的。 对于这一点你更需要认清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样还是只是人比较懒受不住这个诱惑。 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适合,你需要善用一下的招数:

  a. 所有计谋中间,杀伤力最大的是内讧。人和人没有完美的契合,一定要好好利用间隙。

  b. 以退为进, 不要强求局部的胜利。 下野往往都是转机。 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别听那些“先就业再择业”的P话,打个比方,这就好像“先嫁人再选孩儿他爸”一样,不靠谱。

  就业前、就业后的2种心态是无法预知的。许多抱着“先就业,了解行业、积累人脉关系后创业”想法的人,都会被目前的工作情形所束缚,最后放弃创业。继续工作!

  跳槽到新的公司、新的行业,能保证比目前的条件好吗?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觉得最好。创业?放弃目前的安逸的生活。这个风险负担得起?

  就业的时间越长,想转行想跳槽,还是被你目前掌握的技能所困住。难道你想先做互联网行业,做几年,再去做飞行员?随着就业时间的积累,专业技能慢慢完善,增强。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如果不加甄选的随便找一家单位入职,那影响的可能是以后整个职业生涯。所以,千万别随便找一份工作!

  错误观念1:随便找份工作先干着。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以后再求职的时候,HR都会先看前一份工作经历。

  错误观念2:求职要求不断降低。经受的打击一多,从薪资开始,到职位期望,一点点降低自己的要求,结果刚入职几天就发现不适合自己。

  错误观念3:把第一份工作当试错的机会。签了三方再毁约,不仅麻烦不说,还影响自己的职业诚信,签约之前务必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

  错误观念4:跨行业求职。一些技术行业,比如建筑、机械、医学等,几乎全是技术壁垒,不要轻易丢掉自己的专业。当然如果铁了心不想干本行,也可以。

  那怎么选择企业呢?全国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省内100强之类的这些都是指标判断,但是6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最终都是会到民企里边。无论公司大小,这个时候要看企业经营规模、企业人数、企业所处行业、企业盈利模式等。尽量选择朝阳行业,比如在线学习、生鲜电商、远程医疗等跟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行业,还有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刚需的行业,比如粮食行业、办公用品等。

  除了查找和自己比较匹配的岗位以外,还要做准备。一是,要了解所投递的公司的基本情况咋样,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所投递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问题是想跟HR聊的,等等。二是,根据企业岗位要求针对性地准备自己的简历。三是,提前搜集一些面试常见的问题 ,并准备好答案。这个答案并不是要求背过,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列出提纲,准备好想要回答的内容。

  如果身边存在很多叽叽喳喳的声音而你又没有自己的主见,整天纠结于这些想法当中。

  在你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他们bb说你应该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银行因为所有人都在考,最后你没有考上bb你应该一开始就妥妥的找一份工作干着。如果你没听而是去找工作了,他们又会bb如果你考了试的话,现在简直就是人生巅峰了。

  回到找工作,他们告诉你应该找就业再择业,再慢慢找。可是当你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你的时候,你觉得应该赶紧辞职以免浪费更多的时间,好了,bb的声音又来了。他们问你为什么要辞职,好好一份工作为什么说辞就辞,为什么这么幼稚……可是当初不是说好了先就业再择业,觉得不合适再换的吗?!……

  如果你是个很有主见不受别人想法干扰的人,当然你在确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差主线太偏。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是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每份工作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个岗位都能给你带来经验,在每份工作当中自然慢慢的形成一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方向越来越明显。但是,先就业再择业,不能是看见一份工作就上,这未免太随便。

  就业能让自己有个相对靠谱的生活环境(未必优厚),但是比较稳定,相对安逸一些。

  创业就是去选择冒险与挑战,也就是选择了发财当老板的机会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失败的风险。

  先就业,再创业。先就业,是让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了解行业,积累资本人脉……再创业是因为在有一定基础的资金技术人脉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事业有个更高的提升。

  就业是有必要的,创业与否主要是和自己思想、性格、家庭、专业、朋友圈等等有关系。

  先就业后择业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有的。我在Mercer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年轻同事,学历背景非常好,高中开始出国,一路就读的都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他来Mercer我是有些意外的,因为Mercer虽然是人力资源咨询的头牌,但相比麦肯锡、波士顿这样的MBB公司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小伙子干了不久就辞职了,据说他父亲给他安排了一个券商的岗位。听同事说,「这位小哥来上班都是司机专车送来的。」就算先就业再择业,这位小哥有资本。但是坦白说,大多数普通人,没有这个资本。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特别想去宝洁,但是没有这个机会,于是我就先找了个创业公司工作,想着:「名企都看重工作经验,等我有两年工作经验再去争取机会,我在创业公司这么辛苦,学很多东西,英语又好,应该能够得到宝洁的垂青。」但是事实上,我和宝洁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大公司挖人的逻辑是看背书的。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职业背书,你服务于哪些优秀的公司?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还是拿我的咨询公司举个例子。毕业后进入麦肯锡,工作3年后,你决定看看外部机会,市场上绝大部分公司的战略咨询部都会愿意给个面试机会,了解你做过哪些项目,牛在哪里。工作5年开始,就算不更新简历,也会有猎头打爆你的电话。

  我曾经遇到有一家金融行业的巨头公司,点名要从一流外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挖金融行业的资深顾问,让我帮着介绍。我稍微一琢磨,整个圈子里符合标准的,一只手数得出来。这是诸如麦肯锡这样的顶级企业才能给的光环。如果希望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稍微顺利一些,那么名企背景和名校背景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一些。毕业后的第一目标,就应该去争取去自己能够得着的最好的公司。你能去字节跳动,就不要去搜狗广告;你能去腾讯做游戏,就不要去网易;你能去宝洁做市场营销,就不要去强生。并不是那些企业不好,而是你要争取够到势能最高的位置,方便你未来的发展。

  否则,你会发现,普通公司,甚至不知名小公司待上几年,你再想去知名大公司的时候,你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简历石沉大海,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辩证的看,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就过程而言,找工作姿态要放低,不能让玻璃心分分钟碎一地,遇到一丁点挫折就嗟叹怀才不遇,YY自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如果目前是丫鬟的家底,就不要耍小姐的脾气,一定要正确评估自身实力,而且找到理想工作还要一丁点好运气;就结果来说,就业可以起点低,但不能病急乱投医。内心想要要坚定不移——暂时摘不到想要的红苹果不必着急,但务必确保自己爬的是苹果树,未来在自己手里。

  如果你有清晰地方向,只要还没饿肚子(要是真饿了那就哥们儿那去蹭几天再说),就先择业吧,

  如果你没有也别胡乱先就业,没有职业的方向,那就尽量进个好点的公司,肯定对你能有帮助;

  我认识几个先就业,就到很渣的公司,干着不喜欢的工作,天天混日子,混了一两年觉得自己不能这么下去,辞职出来发现还是要重新开始;如果不得已先就业了,那千万别忘了你本来是要干嘛的,骑驴找马最后变成了以驴为马,那就惨了。

  “先就业后择业”,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人来说,你不明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到底在哪里,这时候先就业,在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你会接触很多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同事,潜心积累,你会慢慢成长起来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先就业后择业”,每年职场有两次行情启动,春节前后,一些上年工作不如易者,就会选择跳槽。从自身资源考虑,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选择机会很多,转行创造良机,薪酬和职位容易得到高升。

  就业要向热门行业看齐,计算机软件、IT服务、基金证券等行业;软件测试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正处在黄金发展期;整个行业前途光明。软件测试正处于初级阶段,上手易,未来对高素质,高技能的软件测试者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所以先就业后择业对IT求职者是可取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先就业和择业”这个说法,一般来源于辅导员和家中的亲友。至于这个说法靠不靠谱,其实没有特定的说法。主要是针对人的个性特点和选择来看的,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终究还是要靠自己选择。

  我们可以先来梳理一下先就业或后就业的利弊。首先,大部分大学生毕业时普遍没有工作经验,可能也还处于比较迷茫的阶段,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明确。那么这个时候先就业,可以通过工作性质和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来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不想在哪些领域发展。同时,先选择就业,还可以为我们增加工作经验,提高我们的能力技能。这样既便于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同时能够为以后的择业提供基石。

  当然,先就业的弊端在于:一方面,不少就业者就业再择业时都会有一个担忧,如果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过往的经验可能全部归零,那么HR在看到自己的简历时,是否会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同时,如果进入了某一个行业后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导致不能在某个岗位长期发展,频繁跳槽,会不会让HR认为自己是一个不稳定的员工。另一方面,现实可能会磨掉人的斗志,让人待在舒适区或者满足于现状,这也是不少毕业生在面临这个问题时的担心。

  先择业后就业的优势在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心里想的就是我只想从事这个行业,那么相比于频繁更换工作岗位,一心在兴趣行业发展的人,更具稳定性,一般来说发展速度也会快一点。更有利于实现求职者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同时目标明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转行,只会在自己的领域越走越高。而其劣势在于,先择业可能会让求职者初期长时间处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自己现在的做法是否正确?能否获得自己心仪的工作等等。同时,面对身边的同学和好友都找到了工作,开始自己赚钱养活自己,那么身边亲友可能会有一些言论让求职者不舒服,比如,“你看隔壁那谁谁谁,跟你一般大现在坐着某某工作,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再看看你,整天不出去工作,就在家待着”之类的言论,加重心理负担。

  总的来说,先择业和先就业,都各有利弊,求职者们还是应该多从自己内心出发,依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来决定,切不可人云亦云。

  常与同窗交流,深感先就业后择业之观念深入人心,非不可取,实乃非智者所为之!

  其一:正所谓知者不惑,一日三省己身,回首过往云烟、警醒当下自我,展望未来人生。智者自知,知己所欲所求,故先择业再就业。

  其二:人之性情乃天生地养,且已有二十岁月有余,非人力可改之,故何人事何业自有因缘相定,此谓顺天应人,得善有成。

  其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工作乃安身立命之本,需悉心待之,无以复加!择一人,终一世;择一事,终一生,性甚至哉!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