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2013-07-18展开全部今年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觉得需要从两个途径进行应对。 转变观念,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开展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狠抓落实,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正规化迈进。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加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主动架桥,强化高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高手段,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 稳定就业。稳定就业能够防止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对此,中央提出了“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政策措施,即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困难企业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为困难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以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以及企业与员工双方平等协商等措施,减少就业岗位流失。 扶持就业。通过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劳动者就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也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不平衡情况下稳定就业的必然选择。这包括:采取完善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和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促进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统筹就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需要统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工作。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达到610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应落实中央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提高就业能力。在采取刺激就业需求政策不能满足劳动者就业需要的情况下,对他们提供特别职业技能培训就成为一条缓解就业紧张、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通过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通过对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市里的失业农民工)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通过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匿名用户 2013-07-18展开全部你要问的是什么严峻形势?是就业还是因为最近发生的流感事件呢?还是国际形势或者是周边形势呢?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匿名用户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这篇文章放到我博客里面不到两个月就突破8000人访问了,远远超过其他文章--从建立博客到现在其他文章都没有超过1000浏览的文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2008年就业形式非常严峻上次10万大学生专程跑到深圳来应聘,本科生底薪是1500起价,而这个工资在深圳都不够生活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2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8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