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量学院特约导师孙骁骥跟我们的用户进行了“大学生就业新思维”的线上直播交流。孙老师认为未来择业的最大挑战在于很多工种本身可能受到产业迭代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而被取消,择业出发点应该是如何更好为别人解决问题,并把市场的需求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专业结合起来。 孙骁骥老师是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 香港友邦AIA(HK.1299)高级财富管理经理。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获得新闻学硕士(MA)及经济史学硕士(Mphil),擅长投资策略分析以及经济史研究。 同时,孙老师也是 “腾讯大家”、“雪球财经”、“金融界”、“功夫财经”等主流财经媒体的签约专栏作家。独立著作有《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东方出版社,2018年),《股惑:百年中国股史(1872-1998)》(东方出版社,即将出版)。 大学生的就业的问题,其实是每个同学都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尤其是今年,中国内地有830万以上的毕业生,这个就业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开始减速,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就业的岗位在减少,但是毕业的人数在增加。所以这就给所有毕业生造成了困扰。 有媒体报道说,北京的中高端的人才,平均的月薪也只有两万两千元人民币,应届的毕业生的平均的起薪只有九千元左右,但是再看一下北京的生活成本,北京朝阳区的一个整租的一室一厅,大概需要5000到6000元。 从数据来看,一个毕业生,如果在北京做一个普通的工作,每个月只能存下来几千块钱。这对他以后的未来规划,可能就非常的不利,如果将这每月几千元全部用来储蓄的话,可能这个人很难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和发展。 从全国来看的话,本科毕业的平均的月薪也只有4600多。毕业三年之后的增长的也只有3000到4000元。 但是有个比较好的消息。就是毕业之后自主创业的人群,月收入增长比较高,从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统计来看,创业人群年收入涨幅三年大概涨了132%。如果是高职的专科毕业生,三年创业后的收入涨幅也有111%。 关于就业,现在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上班?要去工作?要去求职?求职的目的是什么? 有的同学会说,求职的标准就是要选择一个稳定且安全的工作。比如很多同学现在会去选择去国企或一些企事业单位,这种趋势其实在这几年是比较明显的,但问题是,国企和事业单位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很有限的,中国的就业80%还是靠民营企业来解决的。 这意味着同学们毕业以后很大概率,如果选择就业或打工的话,会进入到民营企业。但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7年左右,如果是民企当中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左右。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民企上班,那他可能两到三年就要换一次工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工作其实是不稳定的。 雇佣我们的机构,通常都是企业,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怎么样减少交易的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的效率,让资本的效率最大化。那么维持企业运转的方法,从内部来讲,就是目前流行的这种雇佣劳动的制度。 这个制度,对于资方来讲,也就是对于企业的老板来讲,是有利于资本的利益最大化的。但反过来,对于员工来讲,这个制度是不利于员工的。 因为这个雇佣制度,会增强员工的可替代性,就是说这个职位,如果你今天不干,明天就雇佣另外一个人来干。因此可替换性很强。 那么我们怎么样在就业择业方面有一个新的思维,用来帮助我们做更好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是思考为什么企业要创办这个企业。 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帮客户解决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所以企业能解决的问题越多,收益也就越多;解决大问题,就挣大钱,解决小问题,就挣小钱,不解决问题,也就不挣钱。其实创办企业的初衷,是这么一个目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差异就出现了,就是两种心态或说两种态度的差异。比如说一个打工仔,他是以出卖自己劳动时间的一个态度在进行工作,但是如果是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他的态度是出卖他的价值,为别人创造服务。所以这两种态度出发,结果就会非常不一样。 就出卖时间而言,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所以不管怎么干,最多也就干24小时。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团体和团体之间的差异,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差异最大的地方不在于时间,而在于价值,在于能创造的价值。 十年前,有一个东西叫做flash动画,那个时候,Flash是最热门的一个互联网的一个技术之一,如果电脑不装flash,很多网站根本打不开。所以当时,有一个很热门的职业,就是关于这个方面的动画工程师,然后社会上也有大量跟这个flash动画、flash的游戏相关的一些公司和一些就业岗位,所以当时这个职业是非常热门的一个职业。 可是后来只过了几年的时间,手机游戏、移动端的发展非常迅速,然后flash动画很快就被淘汰了。 由此可知,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说大家找不到工作,或者我们具体的工作岗位出现一些问题和变动,而是我们这个工作本身可能受到产业迭代更新的挑战而被取消,所以这才是未来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一个焦虑点和一个风险所在。 第二,我们的岗位乃至于我们的行业,都是不太安稳的,再加上未来经济迭代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很可能会面临工作岗位消失的挑战。所以,我们要主动去选择一个我们比较感兴趣的行业,和一个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这样才不至于很被动。 比如说,去哪个城市就业,做哪一行的工作,或者月薪是多少等等,不用从这些角度去考虑,考虑的角度应该是我们要面对哪些人,要解决他们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跟我所学的专业和知识是不是匹配的,我能不能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有没有能力去服务潜在的未来的客户,从这个角度去想问题,把市场的需求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专业结合起来,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再回到一开始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进行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增长情况会明显好于选择打工的毕业生,但是,创业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这只是众多的选择当中的一个。 要抓住问题的核心,而不要只看到表面的一些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化,现在有很多把企业跟外面合作,都是通过外包的形式、代理的形式,然后自己成立一个工作室等等。一个小团队也不一定非要注册,可以采取一种非公司、非企业的一种合作模式也是可以的。 核心是要帮人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就是抓住客户的需求,以此来进行职业规划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的蓝图才是比较合理的。 以一量所做的量化分析这个方向为例,传统金融行业就业已经趋于饱和,供大于求。而做量化金融分析师,可以成为你自己的特殊价值,然后解决未来这个市场中的客户群体的一些特殊需求,这个专业知识就形成了你自己的一个护城河。 如果你把自己看成一家企业,那么现在的企业都要有一个高高技术含量的竞争,你的技术含量从哪儿体现?如果你学的是金融,或者想做金融相关的,那么学习一些量化的分析能力,并将这个能力在投资结果中体现,当你创造的价值比别人大很多的时候,自然客户就会选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