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这需要我们去挖掘。信息技术虽不可以用来直接呈现学科教材的重、难点部分,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再现,把教材、教师所讲以及学生思维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达成教学目标。 1986年英国的Van Weert先生提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词。他将学科教学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教学活动一共分成四种:(一)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的学习辅助工具,它包含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工具和计算机应用进行学习等;(二)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它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资源学习;(三)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管理工具,它主要涵盖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指导与评价和学籍管理等。(四)信息技术科学本身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包括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等。 彭绍东先生分别从狭义、中义和广义的三个角度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含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指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等各种硬件、软件设备与科学的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狭义方面主要强调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从中义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就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广义定义主要强调从哲学层面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 2001年,杨成教授从技术角度描述了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语言、文字、图画、声音、影像和数据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高昂情趣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如果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以冷漠的态度来,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使人容易产生疲倦。如果没有高兴而振奋的心情去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源自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关心某种活动或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最好的老师、最持久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录像、录音、计算机、教具、学具、投影、电影、等多种媒体技术,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情景交融、精彩纷呈、新颖生动。 使用教育信息技术资源为了超越书本知识来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最大化扩充教学知识量。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信息,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它具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很符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不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且更能开阔思路。 教育信息技术具有模拟演示的优势,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呈现思维的活动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幻为现实。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能否难点的掌握受诸多因素的限制。首先,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及方法较难表现或难以表达清晰。其次,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维过程不够清晰,对问题的把握不能全面、整体考虑,观察事物不够全面。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观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样的教学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主要处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并不能让技术融为教育的一体,很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绝大多数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是硬性的将信息技术引入,甚至部分老师会因为应用信息技术影响备课时间和授课质量,或者应用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有必要在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有效构建支撑资源、软件,并让教师掌握科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为了有效支撑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直是广大教师热衷的焦点之一,然而资源库中的资源多数以课件、教学设计以及图片等素材为主。教学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在内容的同步配套、教学理念以及内容形式上都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且实用性差。 因此,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支撑工具及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将极大地补充资源库现有资源的问题,改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效果。学科支撑工具及平台应该包括三方面核心功能:(1)需提供学科内容编辑工具,当前的协作与交流平台大多数是利用文字进行交流,很少能涉及到学科内容,而在交互过程中因为符号、公式、实验装置等的编撰将耗费大量时间,而学科内容编辑工具可以极大地解决该问题。(2)需用音视频及动画等适合的资源展现知识,尤其需要实现实验的模拟与任意播放,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知识所对应的表象,同时还需要对抽象知识与原理的阐述,从而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机理;(3)需提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典型案例,同时保证知识在不同形态下联系不同的生活实际,从而实现知识的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学习;(4)此外,需提供去学科教学思想的、非个性化的、基础的性的构建工具,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或是教师教学的需要自我建构;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会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优化、优势互补、将传统教学的精华融入到现代教学中,从而扩大多媒体教学的正面效应,缩小其负面效应。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教学经验,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合理安排整个教学活动。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避免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有很大帮助。虽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教师不能任何教学内容整堂课从头到尾都依赖多媒体。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带有时代标签的、与时俱进的,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融入到了教学体系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关注的焦点。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路非常的漫长,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实践,还需要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引领,更是需要教育相关部门的鼎力协助和教育资源与软件的有效支撑。 蹇卿,刘盛涛.浅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创新[J].读与写,2018,15(29). 王晓飞.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94-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