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面试中,很多地方都会涉及到名言警句类的考查。对于这一类型题目,考生还是有一定畏难情绪在里面。往往会存在答题内容空洞,论述不够准确,缺乏有效落实等问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想答好这一类题目,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学会这种题型的作答方法与技巧;二、需要注重平时语言的积累补充。双管齐下才能破解解题障碍,顺利应对考试现场。 这一个题目就属于典型的名人言论。既然题目让我们谈对这句话的理解,首先我们就得明确这句话的基本内涵。题目直白的告诉我们要有担当。因此,我们就要对这句话所要揭示的道理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了。 第一种情况是文言文类型的名言警句,这种题目的句意并不直白,需要先行对题目进行解释,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另一种情况是题目虽然话语是现代汉语即白话的形式呈现,题目关键核心非常明确。这一类的题目便不需解释题目只需简要概括即可得出道理,比如上道题目,可以不用解释什么是担当,只需简要概括习总书记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党员要有担当,对担当做转述即可。比如对于担当习总书记说担当的含义:遇到问题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积极进取强化学习,创造经得起人民历史考验的成绩。 名言警句类的题目,提炼道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考官理解认同我们所提炼的道理,引起考官共鸣。就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面。而这一步就需要我们对道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分析讨论。这板块的分析对考生来说是最难的,因为很多时候考生对道理并没有很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感悟、同时又缺失对社会现状的观察感受,所以谈起重要性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好比拦路虎。要想真正分析好重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来谈: 一是正反论述,也可以理解为对工作的意义。做到了有什么好处。正面谈做到会有什么,反面没有做到会有什么危害。这里也可以去举例子去论证。这里是理证+例证两个维度。 以上述题目为例,既然强调要有担当,那我们就需要考虑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有担当,担当对我们党员来说很好,大家本能的也觉得他好,但他具体好在哪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担当精神能让党员干部正确的应用手中的权利,做到查民情,解民忧,体民困,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才能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良好形象,维护政府形象。 在社会发展改革的进程中,矛盾复杂多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浓烈,就需要党员干部去履行职责发展经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水平;保护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的环境;建设民生项目,让人民群众幼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切实感受到国家改革政策的红利,提升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现在国家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便有利于尽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统筹城乡一体化,更快落实四个全面的整体布局,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1. 没有担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符合一个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也会让群众质疑政府的工作,不良利于政府形象的建设和干群关系的维护 2. 没有担当,群众的问题置若罔闻得不到解决,会影响群众享受国家政策的红利,不利于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3. 没于担当,中央下发的文件没人落实,会影响国家发展的步伐,国家2020的全面小康社会,2035年制造强国的计划也只能成为一张空文。 说到了正反论证的理证接下来就是例证了:例证就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举例说明。 比如:担当中好的例子:现在四川凉山31名消防战士为了公共安全不管自己身体的安危,主动担当在困难面前敢于做斗争用血肉之躯保障了大家的安全,令人敬佩。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愿意下基层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建立起了良好的鱼水关系。 不愿担当的例子:现在出现了一种差不多干部,遇到事时,推诿塞责,觉得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在利益面前过于功利化。如被曝光的金普区环保局局长王贺宏在环保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失责被纪委被纪委追责; 对于名言警句重要性的分析中公教育专家给了大家几种分析的维度,但是要答好还是要多关注热点新闻积累素材,再练习不同题目掌握技巧这一步骤就迎刃而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