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就是关注百姓生计、关怀百姓生活的新闻,它属于社会新闻,在内容上主要是关注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是从百姓平常生活中发现、采集的新闻。主要是关注百姓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方式上采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传播的快速性,加强新闻的互动性,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就是“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能为了单纯吸引眼球而将严肃的民生话题过分娱乐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关注的民生新闻已经从低层次向更高层次过渡,民生新闻应该有更广泛的领域,人们需要更多、更有广泛社会意义和一定影响力的民生新闻。因此,民生新闻报道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拓宽题材选择的广度,提升新闻报道的品格。这就要求民生报道在题材选择上拓展广度,在采访报道上挖掘深度,提升民生新闻的品位,站在更高起点上关注民生,服务大众,只有更多地关注人的权益、发展、幸福、精神等,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 民生新闻就是百姓新闻,报道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因此,新闻题材一定要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中来,要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生产等状况。民生新闻要表达“民声”,体现“民味”。要把民生新闻办成群众自己的新闻,听“民声”,知民情,解民意。民生新闻题材来自于群众,民生报道服务于群众,要用心倾听,关注群众关心和议论的话题,把具有代表性、苗头性、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件作为题材,“讲百姓故事,说家长里短,评社会万象”,让群众说话,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说事拉理,避免官腔,多些“民味”。用本土化的朴实语言讲述新闻事件,亲近自然,入情入理,真实可信,拉近媒体与群众的距离。所以说,新闻语言不能只追求高大上,更要贴近群众,说群众语言,这样群众听起来才有味道,才能说到群众心坎里。群众感觉媒体离他们近了,才愿意参与进来,畅所欲言,表达心声,在媒体和群众之间构筑起表达和实现诉求的平台,才能让观众愿意看、喜欢看,媒体舆论引导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彰显。 栏目或节目的设置要有思想;报道要有深度、有角度;报道方式力求创新,避免同质化;新闻要亲和避免庸俗化。做民生新闻,不同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基层媒体在报道策划时要从宏观上把握,具体采写时要从小事切入,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入。一方面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另一方面要宣传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所做的种种努力。要加大策划的力度,从国计民生的高度,解读重大政策,关注重大事件,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民生文章,体现媒体人应有的主流声音和思想高度。同时,民生新闻尤其是舆论监督方面的报道要立足建设性,关注热点,关注重点,从而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把党委、政府关注的内容与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促进难点问题的解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做到帮忙而不添乱。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