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思辨中国经济,刘尚希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已从单一经济政策转为社会政策;张立群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显著低于潜在增长率。 近日,中国经济学界围绕着经济形势、政策取向、潜在增长率等问题展开大讨论。在近两天举行的论坛上,一些专家围绕着当前的经济形势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不低于8%。 面对当下的经济形势,政策如何取向?张立群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选项必须要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由降转升。当前扩大需求的重点在内需,内需当中重点是投资。在扩大投资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比较大的作为空间。不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当前财政政策的使命应当从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转向对公共风险的管理,财政政策必须考虑以人的发展为本、把人放到首位,要围绕保障人基本需要的民生做文章。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比较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关财政政策的表述,积极的财政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内容表述以及实施方式上。”刘尚希说,过去我们对财政政策的理解更多是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财政政策的作用是熨平经济的波动,进行反周期或者逆周期的调节,从当前的形势看,依然要发挥这一作用。但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要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因此,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再是放到需求管理框架下分析的、单一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社会政策,这是当前财政政策的基本特点。 刘尚希认为,从当前大的社会背景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全球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风险既有市场领域的风险、个体风险,但更多是公共风险。公共风险涵盖了经济发展不稳定、动能不足这些经济领域的风险,也涵盖了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带来的社会不稳定这些社会领域的风险。” 如何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降低社会共同体面临的不确定性?刘尚希认为,这就需要靠制度和政策发挥作用,更多从战略上解决问题,寻求一个确定性,而财政政策可在构建这种确定性上发挥作用。“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财政政策的使命应当从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转向对公共风险的管理。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应该是降低公共风险的水平、注入确定性。” 如何管理公共风险、建立一种确定性?刘尚希提出,财政政策要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过去物质条件短缺的情况下,我们的财政政策要把增长放在首位,但是增长不等于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考虑以人的发展为本、把人放到首位,财政政策要围绕保障人的基本需要的民生做文章,而我们在社会领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中公共服务与人的脱节。” 刘尚希进一步表示,中国的发展应该是整体性的协调发展,如果在某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就会给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必须着力解决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的公共风险,只有降低了公共风险,发展的确定性才能建立起来。而财政政策必须从需求管理的框架中摆脱出来,直面这些公共风险。”刘尚希说,现在中国的财政政策已经转型——根据各个领域、方面、环节面临的公共风险去调整和制定财政政策,其成为了一个管理公共风险的财政政策,我们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为扩需求的财政政策,更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个经济政策来考虑。 近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言称,自己团队的研究认为2020年-2025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都在6%以下,中国正在发生增长的长期趋势性的下降,所以当前最好是用制度改革的办法应对长期趋势,而不是继续使用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保6%的增长。 12月15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四届国家发展论坛上,张立群在谈到中国经济形势及其背后原因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下降的基本原因是需求紧缩持续发展,而不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他认为,GDP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在需求方,比如出口需求的增速下降。第二是投资的下降。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但是今年1到10月份同比增长只有5.2%。张立群说,需求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实际增长率持续下降。有些分析是把实际增长率,比如2010年-2017年的实际增长率用率波的方法做出来得到一个潜在增长率下降,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因为潜在增长率包含着需求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把需求因素完全剔除掉,总是供求平衡的一个结果,这种平衡结果的数据用任何方法做处理,需求的因素影响都不可能完全被滤掉。” 那么,中国潜在的增长率到底是多少?张立群认为,这一数据不低于8%。他的理由是,潜在经济增长的计算是理论上给出的,对最大的供给潜力的一个估计必须剔除需求因素的影响。因此,还是应该从支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资金、技术这些要素的供给潜力方面进行研判比较好。 “1978年到200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是9.93%,目前的要素供给水平比那段时期没有明显的降低。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我国当前的潜在经济增长仍然在8%以上。也就是说我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到了8%略高的水平,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们的供给能力是足够的,能保障的。”张立群说,我们的需求潜力非常大,中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增长水平在8%左右,合理的经济运行区间在7.5%-8.5%之间。“目前我们这个实际经济增长率是显著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 张立群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选项必须要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由降转升。“从整体和全局上引导和调节经济活动,希望长期和短期兼顾,供给和需求结合。从总需求下降态势和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看,当前扩大需求的重点在内需,内需当中重点是投资,主要是稳定出口需求。” 在张立群看来,在扩大投资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比较大的作为空间。从历史数据观察,当GDP增长处于7.5%-8.5%时,投资消费增率在10%以上,出口增速是7%左右。1-10月份投资同比增长5.2%,如果投资增速提高到15%以上,必须有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都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有较大的被动和从属性质。“因此,扩大投资的抓手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这两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