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陳杭)2019年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公示啟動,聽取公眾意見建議。 本次規劃圍繞“創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的發展目標,就改善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居住水平、交通出行環境等方面提出了規劃策略。如何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如何實現建成區公共服務、公共環境和基礎設施品質提升?如何讓“老街坊”過上現代生活?規劃草案交出答卷,請公眾提出意見建議。 規劃聚力民生“七有”“五性”,結合空間特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落細,提出構建滿足不同年齡段需求的設施服務體系,促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分時共享、內外聯動,完善社區-街區-街道三級公共服務生活圈,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准,提升宜居水平。 優先保障為老、為幼服務,增強設施靈活性。規劃結合社區—街區—街道三級公共服務生活圈補充完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居民特別是“一老一小”就近使用需求。加強管理機制創新,提高公益類設施土地使用的靈活性,結合居民實際需求和服務短板調整功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需要。 加強多元共享、內外聯動,促進設施均衡化。規劃貫徹“共建”“共享”理念,加大設施建設、管理和使用的統籌力度,鼓勵混合設置,促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分時共享。通過建立公共服務設施內外聯動、合作示范機制,鼓勵優質教育資源、機構養老設施、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在首都功能核心區外布局,提升優質資源均衡化水平。 堅持因地制宜、集約利用,提高設施適應性。規劃研究了適合建成區和傳統平房區空間特征與功能需求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准和原則,鼓勵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小型化、分散化、綜合化,為居民提供有特色、有內涵、有溫度的現代化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以提升老街坊、老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為核心,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水平的改善,讓包括平房區和老舊小區在內的居住空間成為環境優美、整潔有序、設施完備、鄰裡和諧的美麗家園。 加強基礎設施改善,提高平房區居住品質。規劃提出完善平房院落儲藏、廚房、衛浴、採光、晾晒、停車、綠化等功能,提高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加強平房區公房產權管理,逐步推動申請式退租,改善居住條件。建立可持續的維護更新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保護更新,引導功能有機更替、居民和諧共處,讓老街坊過上現代生活。 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老舊小區人居環境。規劃提出推進老舊小區申請制、訂單制改造,逐步完善老舊小區人居環境整治菜單。重點補足提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加強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征集群眾意見,保障綜合整治工作順利實施,實現居住環境的有機更新。 創新資金技術保障,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規劃提出探索多元化資金支持模式和平房區、老舊小區更新改造的技術標准體系,通過加強黨建引領,推動物業管理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高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幸福和諧家園。 規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對標國內、國際領先水平,針對交通、市政、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標本兼治、綜合施策,保障城市高效、安全、智慧化運行。 改善出行環境,建設健步悅騎城區。規劃提出加強街道空間整體設計,統籌安排各類街道設施,結合道路斷面優化,加大行人、自行車路權保障,提升步行與騎行體驗。同時,依托藍網綠道拓展健步悅騎(步行與騎行)空間,結合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功能區劃定步行區、機動車無車區、步行和自行車優先區等區域,形成活力交往、安寧居住、文化傳承的特色環境。 加強停車治理調控,科學調控供需關系,有序緩解停車矛盾。近期加強停車治理、挖掘停車潛力、適度供給停車設施,實現停車入位、合理收費。遠期進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引導綠色出行,降低小客車出行依賴性。 建設精品市政,加強市政設施保障。規劃堅持融合發展理念,建設友好型市政基礎設施,強化市政專業整合、用地功能復合和空間環境融合,逐步引導市政設施隱形化、地下化、景觀化。 推進廁所革命,重點改善平房區環境衛生條件。以減量化、清潔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打造垃圾分類示范區,完善垃圾分類收運設施,增強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促進習慣養成,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完善應急體系,增強城市防災能力。規劃提出結合城市開敞空間建設,劃分防災分區,形成體系完備、響應及時的防災空間布局。提升系統防澇能力,減少內澇風險。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確保城市安全運行,全力做好重大活動和重點地區安全維穩保障工作。建設綜合應急體系,提升應急救災水平,提升統一指揮和協調處理水平,提升現場處置和救援能力,做到秒級響應、分鐘處理。加強重要目標和生命線系統防護,保障城市戰時安全運行。 建立智慧城市管理體系。加強智慧城市基礎建設,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搭建城市大數據智慧管理平台,實現人、地、房、事、物、組織等基礎數據深度整合,提升科學決策智能化水平。推動智慧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服務品質和管理效率,推進智慧出行、智慧停車、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智慧化公共服務。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編制規劃,讓老街坊、老居民過上現代生活,真正用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來衡量城市規劃建設的成果,使首都功能核心區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