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未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0
摘要:一,我国新民生三大问题凸现: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 [表状] 转自:zt 吴占宇 买房贵 上学贵 看病贵 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活力,人民生活水平将继续稳步提高。 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还集中在贫富差距拉大、潜在的金融风险以及

  一,我国新民生三大问题凸现: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 [表状] 转自:zt 吴占宇 买房贵 上学贵 看病贵 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活力,人民生活水平将继续稳步提高。 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还集中在贫富差距拉大、潜在的金融风险以及就业困难等问题上。在昨天召开的2006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上,与会专家指出,2006年,必须要格外关注民生的问题,收入分配领域,要关注公平问题。 新民生三大问题凸现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他说,在今年粮食价格等大幅度回落...

  一,我国新民生三大问题凸现: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 [表状] 转自:zt 吴占宇 买房贵 上学贵 看病贵 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活力,人民生活水平将继续稳步提高。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还集中在贫富差距拉大、潜在的金融风险以及就业困难等问题上。在昨天召开的2006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上,与会专家指出,2006年,必须要格外关注民生的问题,收入分配领域,要关注公平问题。新民生三大问题凸现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他说,在今年粮食价格等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居住价格仍然上涨5。6%,比如上海房价出现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全国的居住价格仍然上涨5。6%,远远高于我国平均通货膨胀率。此外,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是几倍于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特别是医疗和教育领域过于追求盈利的做法已经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他认为,这种家庭教育和医疗支出过快的情况,已经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李培林说,“正是由于远期支出的不一定,才导致大家进行近期储蓄,来规避社会风险”,同时,“在农村当中,疾病和教育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贫困的诱因。” 收入领域要注重公平 在报告会上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调查显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为了2005年最受关心的社会问题。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金华指出,在收入分配的领域,必须要注重公平,不能再将公平放在“兼顾”的地位。这样才能缓解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现象”。 关注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 在劳动力市场新变化问题上,李培林的观点是,目前过我国劳动力市场正从无限供给走向结构性短缺,2006年这个现象将更加突出。李培林说,目前我国就业新的特点,是在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现在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他分析指出,前年已经出现了民工荒的信号,当时“本来以为民工荒是短暂的、过渡性的,但是这个情况从前年出现,去年已经扩大到长三角地区,今年更是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李培林说,结构性短缺的一个特点就是区域性短缺,在产业集中的地方发生短缺。此外,还存在着技术性短缺、年龄性的短缺,以及分性别的短缺,特别是年轻女工的短缺。 此外,李培林还指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他说,在失业领域,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更多的是选择性的失业,或者叫做自愿失业。 二,我国先如今的民生问题怎么样? 提问时间2007-4-14 04:48 提问者: 多位专家细说2007年我国民生大势 2007年,买东西越来越贵,还是越来越便宜,成为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专家会给出什么样的预测呢? 物价稳中有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认为,尽管国内粮食连续三年增产,但粮食价格依然上涨。基本原因是,国内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况,这已经可以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预计2007年粮食价格年涨幅将有所提高。 张永军预计,2007年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尤其是作为饲料的粗粮产量降幅较大,价格上涨幅度将会较高,将直接推动饲养成本的提高,从成本角度推动肉禽价格的上涨。此外,从粮食与水果、水产品等其他副食品之间的成本和比价关系看,粮价上涨也将推动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总体来看,农副产品价格在2007年将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物价的适度上涨无论是对国内生产和消费而言都有好处,特别是目前的粮价上涨,将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城乡结构矛盾,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 谈到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张永军指出,工业消费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服务价格将保持与2006年大体相当的上涨幅度,但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有所加大,总体影响可能会使得消费价格涨幅比2006年提高,但涨幅仍然不会很高。同时,张永军认为,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使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判断更加困难。价格先行指数的变化显示,伴随着近期生产资料价格、居民收入、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和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加快,价格上涨的动力有所加强。房价涨幅可能趋缓 房地产专家对房价走势表示乐观,认为2007年房地产价格涨幅将进一步趋缓。如果这一预测能够实现,对于早已无力承受房价之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董月鲜预计,200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与2006年持平,其中,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以及经济适用房投资规模有望扩大。受税收政策、利率调整和外资准入门槛提高的影响,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将继续减少,房地产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 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是房价走势问题。董月鲜认为,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效果将在2007年继续显现,而各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更加有效,预计2007年房地产价格涨幅将趋缓。理财要有理性 在新牛市格局下,股民们在2007年该如何生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徐平生对此给出建议: 一是买指数基金、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因为基金目前主要是对一线指标股展开了布局,能够分享指数牛市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尤其是ETF指数基金更能够反映出目前指数牛市的特征。另外,封闭式基金中重仓持有指标股的一些基金品种也可适当关注。 二是掌握行业分析师或媒体公布的相关一线指标股的第一手分析资料。相信能够迅速在第一时间内介入这些个股的投资者,也获得了指数牛市下的较高的收益率。三是抓住价值投资的核心——成长。价值投资是永恒的主题,只要具有成长性,就会有资金流入,迟早会出现上涨。 2006年,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无论募集规模、投资收益及资产规模都创下了历史之最,且形成了基金主导市场、领导大盘的辉煌成就。即使是在2006年年底,股票型基金依旧一个接着一个成立,募集的规模和速度屡创新高。 基金在2007年还会继续风光吗?据徐平生预计,基金仍然会是2007年投资理财的重要品种。主要理由是:首先,2007年A股市场将持续走好,从长远看,有望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牛市,而当前基金资金已经占到A股市场的20%市值,基金话语权的增大,对A股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凸显。机构投资者在信息、资金、投研等方面优势,中小散户无法相敌。基民借助基金公司的专业研究力量,战胜市场已不再是神话。正是这一原因,股民转基民已成为2006年证券市场一大特征,而且将在2007年得到强化。第三,基金已成大众心目中的主要理财品种。2006年新基金的首次募集规模打破历史纪录,有五个基金首发规模超过百亿。基金销售从过去“摊派”指标变成“抢基金”,基民对基金的胃口越来越大。 三,是谁在挤压民生空间 来源:时寒冰 发表:lulele123456 时间:05月31日 14:42 中国社会科学院5月28日发布了2007年《社会保障绿皮书》。绿皮书指出,1990-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2元增加到9421。6元,增加5。2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元增加到4039。6元,增加4。89倍。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加了19。57倍和5。86倍,居民卫生支出的增速远超出其收入增长速度。 教育支出同样如此。全国高校的人均学费在1990年时不足500元,到2004年就已经上涨到5000多元,上涨了10倍以上。支出增速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速,无法实现藏富于民的设想,难以让民众真正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使我国居民生活压力沉重,对未来不确定性预期的担忧加大,严重抑制消费需求的释放,导致内需屡拉不动,从而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致命缺陷。事实上,从近十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民生问题在受到双重挤压。简而言之,一是国民收入分配日益向政府倾斜,二是政府从公共产品服务领域的退出。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指出:从资金流量核算结果来看,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政府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并且,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扩大之势。而根据国际上通常的发展路径,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通常是上升的。 四,影响和谐娄底建设的若干民生问题研究 中经网湖南中心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个规划的建议》中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可见,建设和谐社会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头等大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人均GDP从1000~3000美元这一时期是一个多事之秋,顺利度过这一临界点,经济社会将会步入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否则,便有可能出现“拉美化”的局面。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着这一关键临界点,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在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之下,娄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与时俱进,后发赶超”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更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从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既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力打造和谐娄底。然而,当前在娄底市加速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又有社会治安方面的,还有民生建设方面的,等等,本文试图就娄底市民生建设上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作一探索性研究,并据此提出一些肤浅性的对策建议。问题及原由 问题之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发展不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是重要的一环,公平的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娄底市各级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公平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现阶段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某些弊端,使教育不公问题仍屡见不鲜。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一是办学条件上的分配不公。由于城乡之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带来了办学条件上的较大差异,由此造成了城乡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上的差别。据市教育部门统计,2005年娄底市普通小学中,平均每所城市小学拥有校舍3303㎡、体育场馆2010㎡、计算机19台、图书9531册、固定资产238万元,而每所农村小学仅拥有校舍1661㎡、体育场馆1080㎡、计算机4台、图书2745册、固定资产38万元,城市小学分别为农村小学的1。99倍、1。86倍、4。75倍、3。47倍和2。98倍。二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娄底市普通中学教师队伍中具有“中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城市占18。6%,县镇占14。8%,而农村仅占3。6%,且农村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低,年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知识缺乏更新;同时,农村教师缺编、优秀教师外流和不合格教师充斥校园的问题也相当突出。据统计,2005年娄底市城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5%,而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反而下降3。4%和0。3%。加之,受学校分散,交通不便,经费困难等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再培训的人极少,以致于面临突如其来的新课改而不知所措,陷入困境,许多农村教师只好“穿新鞋,走老路”,消极被动地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达到新课改的预期目的。三是随着娄底市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义务教育阶段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当地的教育经费,造成入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当一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导致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所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不少家长都存有这样的观点:“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因此宁肯花重金,也要让子女挤进重点学校。在这种利益驱动之下,一些学校巧立名目设立分校(即,名校办民校),名正言顺地收取择校费,导致了校中校、校外校的产生,为教育腐败提供了温床。然而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的择校费,却让许多家长“望学兴叹”。公民享有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家长间权力和金钱的竞争手段,一位母亲愤愤地说:“这么做,实际上就是让没有门路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好学校!”……这些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的种种不公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导致娄底市教育不公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参照国际惯例,把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衡量政府教育投入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并于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的目标。据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国GDP比值约为6。2%,发展中国家约为4。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4。4%。我国2001~2004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19%、3。41%、3。28%、2。79%,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而娄底市2004年和2005年该项指标值仅分别为1。74%和1。7%,说明娄底市政府公共教育支出比例与国际、国内水平相比均有很大差距。 (二)县市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失衡。2001年,娄底市城区(含市直、娄星区、开发区)与其他四县市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93:1,普通中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82:1;到2005年这一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小学还有1。78:1,中学还有1。79:1。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 (三)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当前,一些县乡热衷于对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建设,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都投入到重点、示范学校中,“抓重点、树窗口、增政绩”,而对普通学校,特别是一些弱校的经费投入则严重不足。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导致了同一区域内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同时,重点、示范学校在生源、信息等方面,也占有其他学校难以相比的优势,如高分学生由重点学校先录、教研项目优先考虑重点学校等。(四)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娄底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目前,娄底市职业教育无论在层次结构、学校布局、专业设置,还是在办学形式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不灵活,教育设施、设备亟待改善等问题,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由于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观念导致的。(五)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使民办教育举步维艰。目前,娄底市尚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缺乏权威性的规划、统筹与协调。此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校在招生时夸大承诺,再者就是乱收费、高收费,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形象和生源。民办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学生学费、个人财产投入、社会捐资等,这部分资金毕竟很有限,使之经常面临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民办学校在申请贷款、得到政府资金扶持方面却相当艰难。民办学校聘请的老师以离退休老教师和兼职教师为主,存在知识老化、稳定性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问题之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渐突出 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来,卫生工作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即不仅要注重卫生事业本身的发展,让卫生系统的员工满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近10多年来,一方面,娄底市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医务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增加,卫生系统内部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大医院职工的满意度比较高;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就医的状况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健康保障水平相对滞后,对卫生工作存在许多不满意的地方,“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不放心”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极不和谐的音符。但究其原因却比较复杂,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卫生部门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从全国来看,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而娄底市卫生资源总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则差距更大。2005年末,娄底市乡(镇)以上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85个,病床7362张,卫生技术人员11268人,其中,执业医师3718人,执业助理医师1478人,注册护士2619人。全市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病床位1。81张、卫技人员2。76人、医生0。91人、注册护士0。64人,与2004年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对比,每千人口平均拥有床位分别少0。59张和0。4张,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少0。7人和0。1人,医生分别少0。59人和0。28人,注册护士分别少0。34人和0。16人。 (二)医疗卫生结构布局不合理。一是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就全国而言,80%的医疗服务资源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也就是说占总人口80%的农村只拥有20%的卫生资源,并且都是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农民缺医少药状况不能得到真正改变。而在娄底市,绝大部分农村是山地,人居分散,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农民需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加大了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二是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长期以来,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治轻防,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服务能力有限,预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病效益,一些地方病、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预防。三是乡村卫生队伍逐年萎缩,人才匮乏。近10年来,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很少有毕业生分配或应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据统计,到2005年底,娄底市共有112所乡镇卫生院、2969个村级卫生室,村级卫生室比2000年减少11。4%。在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中,具有医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本来就屈指可数,加之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入不敷出,职工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导致乡镇卫生院专业人才进不去、留不住,卫生队伍逐年减少。2005年底,全市乡镇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仅3855人,与2000年相比减少33。4%,其中,已取得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资格的仅107人,可见人才匮乏已相当突出,远不能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 (三)政府卫生经费投入不够。2005年,娄底市政府卫生经费支出(714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2。5%,比20世纪90年代初的4%下降了1。5个百分点,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余下的56%则由居民个人承担。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其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进行了综合评估排序,中国位居第188位,居倒数第四位。该项调查显示,中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去医院就诊,29。6%的患者有病应住院而不住院,而娄底市在此方面的情况也极不乐观。(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秩序比较混乱。由于医药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无序竞争时有发生,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致使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也诱导了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老药和降价药品,以此提高药价获得较高收益,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五)医院管理不规范、医护人员自律意识不强,医疗腐败屡禁不止。由于目前公立医院仍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难以真正实现卫生事业的全行业管理。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医疗腐败屡禁不止。在医疗腐败中,最为突出的是,医生收取患者的“红包”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而病人向医生“奉献”红包则成了惯例。患者的普遍心态是:“我不送红包心里就不踏实,因为别人都送”。医生的普遍心态是:“不是我要索取红包,是患者家属非要塞给我红包,着实有些却之不恭”。而且多大的手术送多大的红包,已经是约定俗成的“秘密”了。此外,收入与绩效挂钩,导致了医生胡乱开药。有些医院给各科室的医生下达处方额,然后把处方收入与科室和个人收入直接挂钩,让许多医生不得不尽最大能力给病人多开药、开好药。这样一来,治个小感冒花上几百上千元就成了见怪不怪的事情。如此,直接导致了广大群众怕看病、不敢看病、看不起病的现象发生。 问题之三:人口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缺口多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谓其任重,一是就其重要性而言,“就业乃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和重要的价值取向;二是就其繁重性而言,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娄底市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这种矛盾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同时也表现为劳动力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新生劳动力就业问题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同时出现、城市失业问题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就业任务十分繁重。谓其道远,是指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重大战略问题。就业矛盾的长期性,决定了解决矛盾过程的长期性,必须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就目前而言,娄底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就业总量大,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目前娄底市正经历着人口生育高峰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据人口普查资料,1982~1991年,娄底市每年出生的人口都在5。5-6万人之间。因此,16年后的1998~2007年是娄底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又一高峰期,而且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增加较长一段时间,加之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的安置……种种因素使刚性的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内难以改变,而且矛盾将更加突出。根据有关资料预测,2007~2010年,娄底市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都在5万人以上。与此同时,就业需求削弱。按照发展效益农业、实现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村大量劳动力需要陆续转移。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的资本和技术有机构成提高,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是明显降低的。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1991年,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业弹性系数为0。18;2004年,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业弹性系数为0。081。这一趋势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功能削弱,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二)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