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向来是民生所需,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更是如此。肩负不动产大山,如何减负成了民众最关注的问题。在10月16日,随着香港住房新政发布,居民的住房问题有了转折性的改变。 当天,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这次施政报告中针对房屋、土地供应、改善民生等重点问题提出多项具体政策,字数达一万两千多字,其中就如何解决香港住房问题,林郑月娥给出以下措施:大幅增加过渡性房屋项目,预留50亿港元在未来3年合共提供1万个单位,以纾缓居住环境恶劣和长时间轮候公屋家庭的压力;通过现金津贴,为非公屋、非综援的低收入住户,包括轮候公屋人士,提供支援。 同时林郑月娥表示,港府将订立一个清晰的目标,让每一个香港人和其家人有房住,不需要为住房问题苦苦思量,具体落实于:港府将会陆续推出短、中期支援措施,包括大幅增加过渡性房屋项目,放宽首次置业人士按揭计划楼价上限――首次置业人士可申请最高九成按揭贷款的楼价上限由目前的400万港元提升至800万港元,而可申请最高八成按揭贷款的楼价上限则会由600万港元提升至1千万港元;后者可以包括自用楼换楼按揭。这就意味着,一套市值800万港币的房子,首付只需80万港币,便可拥有。 这还不够,在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土地供应方面,特区政府计划增加超1000公顷土地,运用《收回土地条例》及相关适用条例,以多管齐下的策略努力增加土地供应,继续推进“明日大屿”填海计划。 其中,报告中表示将会收回3类私人土地作公营房屋及“首次置业”和相关设施发展,“我们目前已知会收回的私人土地约700公顷,预计其中400多公顷会在未来五年收回,政府会尽力做好地区配套和作出妥善的安置补偿安排。”在未来5年的规划中,土地量将远多于过去五年收回的20公顷。 1、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一次性生活津贴”,于下个年度先后发放两次;增加综援家庭的租金津贴最高金额; 6、于2020年首季出售安达臣道私人住宅用地,落实第二个首置先导项目,兴建约1000个首置单位; (资料来源:2019年10月16日林郑月娥于香港立法会视频宣读施政报告) 施政报告发布后,为香港地产股持续带来正面刺激。恒指上涨了有180多点,有望进一步向上挑战至26900点。 香港地产股盘中大幅拉升,香港四大家族的地产股一度位列地产板块涨幅前排。新鸿基地产、领展房产基金、恒基地产、港铁公司皆涨近3%。其中,香港本地地产股新世界发展以5.03%的幅度领涨恒指,截至18日,再涨接近4%至11.18元收盘,率先创出8月以来的新高,走势最为突出。 早在9月26日,香港政府宣布将大规模收回私人土地。而在此前,新世界发展就曾宣布,将捐出2.8万平方尺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作为香港本土大开发商,新世界的表率作用可以说发挥得相当好了。 此外,收回私人用地涉及到的另外三大开发商,分别是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和长实集团,盘中应声上涨至3.75%、3.36%和2.58%。 在施政令发布后,林郑月娥还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努力改善民生,“未来的日子可能依然不好过,但因对香港的热爱,我会以最大决心继续服务香港,跟大家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充分表明了香港政府对未来民生经济的关注,以及决心,不久的将来,期待有更多的发展。 不同于地产港股,近期内房股则表现强势,有上涨的迹象。在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内房政策收紧的概率降低,整体板块低开高走,截止16日板块涨幅达1.63%,成分股中,中国奥园涨4.08%,融创中国涨3.93%,中国金茂涨3.79%,中国恒大涨2.23%,万科企业涨1.92%,碧桂园涨1.51%。 10月15日,据上海清算所披露,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2019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计划发行规模5亿元,发行期限270天,平价发行,票面利率由簿记建档确定,票据将于今日(2019年10月21日)上市流通。 而在此前,国信证券就发布研报称,9月商品房销售回暖,上调房地产行业评级至「增持」。除一线城市外,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明显回暖,30大中城市第一周商品房成交面积为 408.85 万平米,环比上升 31.72%,同比上升 5.85%;第二周商 品房成交面积为 432.77 万平方米,环比上升 16.84%,同比上升 19.21%。 数据表明,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下,内房依旧持续保有热度,上升趋势明显,值得期待。 据新浪18日讯,融创中国(01918)现升2.27%,报36.05元,盘中高见36.1元;成交约504万股,涉资1.79亿元。世房升2.17%,报25.85元。此外,多个内房股获富瑞首予目标价及评级,其中首予融创目标价为46.01元、世房(00813)目标价28.17元、中国海外(00688)目标价33.98元、龙湖集团(00960)目标价36.33,以上评级皆予以“买入”。现时,恒生指数报26964,升116点或升0.43%,主板成交189.18亿元。 不管是内房地产的走高,还是港股地产的回暖,足以看见各项政策的加持,对于民生经济做出的较大贡献,而民生经济更离不开的是内需的拉动。市场环境固然需要大背景的稳固,但现阶段公民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依然将会是影响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未来如何可以持保留意见,在周期性的资本市场中,信心很重要,做到顺势而为可能才是最终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