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应邀参与部分公共管理学者对公共管理大问题的讨论,努力厘清“公共管理大问题”讨论的来龙去脉和发生的背景,审视“大问题”讨论对中国现阶段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意义,抛砖引玉,探索中国公共管理的未来路径。 本文应邀参与部分公共管理学者对公共管理大问题的讨论,努力厘清“公共管理大问题”讨论的来龙去脉和发生的背景,审视“大问题”讨论对中国现阶段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意义,抛砖引玉,探索中国公共管理的未来路径。 “公共管理大问题”的讨论源起于美国杜克大学公共研究所(政策系)前主任罗伯特·本恩教授。他借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Steven Weinberg“星系形成的理论是天体物理中最突出的大问题之一”的思路,提出了三个公共管理学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微观管理原则和程序过于复杂的问题、动机问题和工作绩效问题。本恩很清楚地说明,他不认为这是“公共管理”仅有的三个问题,或是最重要的问题,也不是想它们被用来指导公共经营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他只是想请领域内的学者们开始思考和参与讨论,回答在这个领域内什么问题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美国公共管理学界提大问题研究的背景是学界感觉到美国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忽略了方向性的大问题,甚至对微观的问题也没有很好地总结提炼和思考,因而主动进行反思,探索学科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是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开始大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应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需求而诞生的。本文努力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的讨论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公共管理的学科使命来讨论什么是它的大问题。国际上关于公共管理大问题的讨论,并不关注学科的课程或学术机构的设置或现有的研究力量的布局,而是从国家公共管理的需要和学科的历史传承出发,思考和提出研究的方向。公共管理学科是以现代治理体系的设计、运行和改革为己任的现代学科,在中国社会转型、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自动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大问题。公共管理,是人类使用自己的理性,特别是集体的理性、智慧和组织能力来管理和协调自己的生活,改造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努力,是社会工程学。它需要所有的人类知识,包括自然科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支持,同时也受限于人类的这些知识。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视野和国家的公共管理的能力会受到领导力水平、个性特点、公众文化认知、历史传承、知识精英的水平和行为能力、空间和资源条件、发展阶段、制度能力和外部环境变化等等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一个循环圈,但可能由于优秀的人物的出现、外部力量的变化或者自然灾害或资源环境变化在某一环节被突破。而这某一环节的突破带来的断裂或者提升,都有可能降低或者提升整体的认知水平和国家治理的水平,所以说,这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是公共管理的大问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努力,直接影响知识精英的水平和行为能力,是这个大循环圈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公共管理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基本过程。现代公共管理学科诞生在西方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需要通过改革管理理念、协调体制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西方的发展经验清楚地说明,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需要管理和协调但凭过去简单的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科学管理、制度设计、城市管理、民生政策、工农业政策、人事行为、预算财税、央地关系、技术在政府中的运用等等,就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大问题。 公共管理属于现代社会科学,与地域、历史文化、人文传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有厚重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和国家治理经验,这些都是中国现代公共管理宝贵的文化和知识资源。我国古代文明深刻的底蕴与现代公共管理的追求十分契合。中国人民能够接受西方哲人马克思的思想并将之用来作为立国之本,不仅仅是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更是因为,这一理念符合中华民族思想精英早以有之的理想追求,也是民族之魂。中国现代思想精英励志创造文明的辉煌,引领人类文明的信心,也抑或源之于此。这种追求,既是民族的,也是人类的,是自然的原则,人类文明的至高点,也是天下大同的公共价值和精神。 中国的发展经验和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是决定现阶段公共管理大问题的核心因素。公共管理是一个公共组织协调合作、追求国家治理成效的现代学科,中国的发展经验清楚地告诉我们,以信念为基础的坚强和有效的组织和组织运行方法,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保障。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归根到底是管理改革的成就。现实的需求,都是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解决好了,中国就进步了;解决不好,中国就依然在前行中挣扎。 综合前文所述,本文提炼出几条关于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的思考,供大家讨论。 教育什么样的公共管理从业者,是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公共管理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学科,牵涉到人的社会工程学,是双刃剑。知识和权力的集中可以造福人类,也最容易产生腐败、阶级分层和奴役人性。作为历史舞台的设计和构建者,公权的使用者,即公共管理从业者,作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追求的不应该是名利地位,而是公益和人类的福祉。这常常需要一种崇高的理念,牺牲、奉献和执着的精神,公平公正的原则,包容博大的胸襟,广阔的知识背景和相应的行动能力。所以说,培养什么样的公共管理领袖和工作人员,其实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最大的大问题。 如何响应时代号召,研究和帮助解决现实挑战,是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公共管理的学科使命是帮助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讨论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中国公共管理的学科使命上升到国家发展的重大政策层面,可以说,布阵已经展开,百万雄师奋勇向前的时刻就要开始。 如何将历史传承与未来期许相结合,如何链接微观目标、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中国公共管理如何走自己的路,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扩散”“政策复制”的过程,是“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的过程。历史的精华和对外学习到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审视,将从中得到的启示与自己的环境条件和基础相结合,务实地追求崇高的公共管理的终极理想的过程,是中国的整体的知识精英将过去的理想和现代化发展最优秀的成果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认知和对未来的期许,是人类文明之“大道”的实现。公共管理的微观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以及它们与终极目标的衔接方式和过程的研究,是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 如何战略思考,研究国内外的问题和环境变化,帮助国家应对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问题,防患风险,是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如何防患习总书记提到的灰犀牛、黑天鹅等随机问题的挑战,如何防止更严重的系统性挑战,是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虽然公共管理的研究不重点关注外交,但是,外交从来都是内政的延续。优秀的公共管理学人应该知晓天下事,在全球化的格局中设计和构建中国的国际角色和责任,有所担当,终身学习,不断精进,成为人类文明的中流砥柱。 全面现代化的思想文化建设,依然是中国公共管理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大问题。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公共管理还有自己特有的现代化问题的挑战。以过去的辉煌为标杆的习惯性思考,也往往是创新思想和追求美好未来的阻滞因素,需要通过规模性地深度学习和文化创新来克服。在响应习主席建设学习型大国的号召中,推动全民学习和公民素质培养,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现代化,是公共管理学科需要做出的努力。现代公共管理的大问题就是要制定和推行有效的扬弃文化传承的政策,发扬和光大民族思想的精华,普惠人类文明。 最后,技术在治理中的使用也是一个大问题。公共管理本身就是术,是推行现代治理理念——追求人类文明最崇高理想的组织管理技术,而它的目标则在求“道 ”。我们常常在追求术的过程中,忽略了道的重要性。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哲学、政治学、宗教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共同推进的结果,如何保证优秀的“术”服务于真正的“道”,并不断产生更优秀的 “术”,造福于人类,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大问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也谈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一个多视角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禧玉/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