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不用走远,在小区岑家花园的小广场,就能和姐妹们一起晨练,开启一天的好心情” “有了街道办帮忙设立的固定摊区,不仅不用带着货物到处跑了,还有了固定的客源,收入都跟着增加了” 提起现在生活的变化,住在新华路街道办事处的居民们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的感受。 今年5月,《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探索创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社区’”。6月19日,记者来到南明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作为南明的核心区域,近年来,该街道在南明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探索,通过在辖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社区花园打造、社区文化长廊搭建、数字化社会管理格局构建、助力民生解困等方面发力,不断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大早,居住在石岭街的杨文炎老人就来到了小区楼下岑家花园广场上的漂流书吧,他带来了昨天看过的《新周报》和《新传奇》两份报纸,和好友约定在这里一起分享。漂流书吧是街道办在岑家花园内设置的居民文化娱乐区域之一,此外,还有公共健身区和休闲步道区。小广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惠民活动,真正发挥了居民“小广场”党建“大阵地”的作用。旁边还有涵盖新华路街道社会发展、基层党建、医疗健康、平安建设、安居惠民等诸多内容的长约100米的“文化长廊”,很好地满足了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文化生活需求。 2015年以前,这里曾是破旧杂乱的棚户区,环境卫生很差。后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安排,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街道对这一区域进行了集中改造,将其打造成了现在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丽花园。“打开窗能看到南明河沿岸的美景,进小区能感受花园静谧、美好的气息,还能通过文化长廊了解政策法规、健康养老等方面知识,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人觉得很舒服。”带着孩子在步道区散步的李先生说。 岑家花园的修建只是新华路街道办为居民群众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的具体实例之一。目前,该街道辖区内有学校7所,公立医院1家,有沃尔玛超市、大型生鲜超市、大型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购物场所,青云路夜市等美食打卡点,贵阳大剧院、筑城广场、甲秀楼景区等文化地标也都在其辖区之内,俨然形成了一个15分钟的便民服务圈,为辖区居民的出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后续,我们还将建成一个新华日间照料中心,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方式,全力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新华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曾军,是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新华社区的一名困难户,家里有3个小孩在上学,摆摊卖小吃是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之前是推着小吃车到处转着卖,遇到大雨天气根本就卖不成。”曾军说,因为流动性大,加上天气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吃摊的收入根本支撑不了家里的开销。为帮助像曾军一样的辖区困难群众解决他们在生活方面的难题,新华路街道办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在辖区石岭街设置了特困人员规范摊区,将辖区困难户流动商贩统一安排到这里进行规范营业。“有了固定摊区,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源,生意比以前好多了,现在的收入已经能够维持家用了。”曾军笑着说。目前,有11户群众在这里进行摆摊。规范摊区的设置,较好地解决了辖区困难群众在就业方面的难题,不仅有效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也为街道增添了一份“烟火气息”。 在小区餐馆经营户杨芸芝的手机里,存有一个名为“燃气报警器”的号码,“如果厨房里面的煤气浓度超标了,它就会立马发信息提醒我及时进行处理。”杨芸芝介绍说,有了这个报警器,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据了解,去年11月份,新华路街道办与数据信息公司合作,在辖区所有饮食餐馆内都安装了“燃气报警器”,通过其对商户的用火、用气情况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和预警,有效预防消防事故的发生。 此外,该街道还为辖区的临街商铺都装上了数字化的防火、防盗终端,通过智能报警技术实现火灾、盗窃一键式报警;为小区大门安装了电子门锁,结合辖区各有关单位、部门、责任人对各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的有效落实,以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智慧、宜居的平安街道,努力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案发率呈逐年递减趋势,2019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为97.9%,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表明了该街道办施行的一系列提高群众安全感的举措取得了一定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