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政协委员高“言”值社会热点提高昆明应对公共危机能力

来源:未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1
摘要:6月29日,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常委会议。这是市政协今年召开的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会议围绕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我市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主题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会上,市政协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协同提高应对公共危

  6月29日,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常委会议。这是市政协今年召开的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会议围绕“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我市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主题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会上,市政协“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协同提高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加强应急交通运输和物资保障”3个专题调研组牵头人,7位政协常委、委员作了大会发言,会议还收到20篇书面发言材料。与会的政协常委、到会听取意见建议的市属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次会议选题很好,发言质量高,紧扣全市重点工作,及时回应重大社会关切,议政议到点子上、建言建在需要时,达到了深化认识、研究问题、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的目的。

  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尹俊代表第一专题调研组作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发言

  调研组建议从政府应急指挥、疾控预警监测、医疗平战结合、社区群防群治等四个方面完善制度支撑,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推进我市健康城市建设。

  一是总结防控经验,完善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此次防疫我市取得患者零死亡、零漏诊、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出院患者零复阳等4个“零”的重大胜利,应认真总结经验,补齐不足,形成统一高效应急指挥的“昆明模式”,为今后的应急和防控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扩大监测范围,建立灵敏智能的预警监测机制。建议健全症候群监测系统,通过症状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敏感度。在病例监测、症候群监测基础上,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监测系统,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提高对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警能力。

  三是强化功能转化,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机制。提升传染病医院的“平”时综合能力和“战”时抗疫服务能力,强化“精专科、强综合”;设计改造一批具备快速改建成方舱医院条件的大型场馆,以备“战”时所需;加强医院间“平”时学科沟通互通,夯实“战”时联合救治基础;建立医疗急救物资分层级的“平战”储备机制。

  四是加强社区防控,完善群防群治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区域内卫生应急相关单位定期沟通联络制度和一体化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机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和健康素养。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吕志代表第二专题调研组作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协同提高我市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发言

  社区是应对危机的第一现场,也是开展救援活动的第一战场,有必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我市站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推动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引导各方力量向社区汇集,各类资源向社区整合,着力提高社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一是要强化危机管理法治保障。及时总结我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的经验,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明确社区和居民在危机管理中的角色、责任和权利。

  二是要树立“预防为先”的应急理念。建议社区将工作重点转向预先调控管理,结合日常治理扎实开展好风险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制定、信息渠道建设、专业人员摸底、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三是要强化危机管理工作保障。整合应急、消防、地震等部门的社区职责和资源,配备危机管理专职人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应急设施建设。

  四是要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培育志愿者队伍,重视发挥具备专业技能的居民在社区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应急救援专业服务。引导辖区内公共单位和企业分享资源,承担社会责任。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焦延田代表第三专题调研组作了《强化应急综合运输能力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发言

  一是加快出台昆明市应急物资运输和保障地方性法规。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合理修订应急物资储备品种目录和物资储备管理规定,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

  二是加强应急交通管控能力。建立统一协调的应急物资运输指挥体系,建立“政府主导、交通为主、部门配合、区域联动、有序运转、军地融合”的协作机制,形成上下一体的指挥管理调度体系。建设全市统筹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交通、公安、应急、商务等部门联动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对外发布,形成运转高效、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提高调度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物资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应急保障物资信息数据平台,提升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配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在原料采购、订单需求、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数据动态采集和优化调度,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应急处置车辆快速通行保障机制,统一应急处置车辆标准、标志、标识,保证相关车辆的快速通行。

  四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完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一批标准化的综合物资储备中心,提高抗风险能力;建成集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及家庭于一体的储备体系;加强应急资源的专业化、多元化和市场化建设。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副主委杨伟代表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作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言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报病员”队伍建设。一是以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构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层预警网络。二是建立完善的、集容错机制与激励机制于一体的报告机制,对早期发现并报告新发或老病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机构与个人给予合理激励。三是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报病员)队伍的培训,开展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专业培训及实战演练,避免因欠缺专业素养和公共卫生危机意识而出现缓报、瞒报、漏报行为。

  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加强公共卫生队伍人才培养;加大对疾控、院感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医防融合的培训机制,增强基层公共卫生“守门人”作用。

  建立适合疾病预防控制人才成长的渠道与机制。应用好目标责任考核指挥棒,建立科学的疾病预防控制考核机制,促进疾控、院感与“报病员”队伍良性发展。

  市政协常委凡群作了《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与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建议》的发言

  要把握机遇,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目前,我市有五华、晋宁、安宁三个区(市)列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通过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优化全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推进医防有机结合,加快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逐步建立目标明确、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的区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要构建辖区学校卫生平台,增强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由属地政府、教育体育局和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和指导辖区各级各类学校尽快肩负起传染病联防联控的重任,加大对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适当增加卫生保健人员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积极招聘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和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组建公共卫生教师队伍,增强学校师生应对传染病的卫生安全防范能力。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必须在主观上重视,客观上健全相关的应对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

  首先,要加强治理观念,改善引导措施。要时刻弘扬主旋律,及时主动发声,引导舆论健康发展。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内容灵活多元,管理主体必须摆脱以往“先出现、后解决”的观念,提高警惕,主动出击,在公共危机事件初期及时引导舆论方向,及时规避社会风险。不能把权威视为舆论垄断的利器,要在引导下允许不同声音存在。

  其次,要提高网络经营者的素质。需要积极培养与引导能够产生影响的“意见领袖”,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普通网民也应该更具判断力,学会辨别真伪,有独立的理性和分析力,不一味盲从于他人的声音。

  再次,要健全预警机制、干预机制、反馈机制等各项相关机制。进一步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有效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市政协常委严英代表致公党市委作了《发挥社区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作用》的发言

  鉴于公共危机事件突发性的特征,及时、准确掌握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是决定危机防控的关键。社区作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社会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方面。所以在公共危机的潜伏时期,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公共危机信息收集和危机防控宣传中的作用,引导居民在公共危机到来之时树立正确的心态,减少心理恐慌和焦虑情绪,增强顺利应对公共危机的信心,有序开展应对措施。

  要让社区工作者学习社区管理理论方面和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知识,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管理中,从而提高民众防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还要引进吸纳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给社区管理输入新的血液,充实和提升社区管理团队的力量和质量。同时,制度先行,完善规章,为应对公共危机保驾护航;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保障社区工作长期良性运转;搭建平台,凝心聚力,发挥社区应对公共危机广泛联系性的作用。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青年社会组织充分展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青春力量。

  为更好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建议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要有很好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有事,可以立即调动社会组织资源投入应急管理。同时,建立救援活动的许可制度,避免救援活动无序和混乱。

  为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发挥社会组织特长和优势,应当在平时就做好对社会组织的排查、摸底工作,按照危机类型和具体情况,对应急队伍作出分类统计。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启动机制,一旦灾害发生或突发事件来临,可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救援。为了有效控制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带来的各种风险,应当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由政府出资为志愿者投保,使其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救援活动之中。

  市政协委员朱彬蓉作了《加强我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规划与建设提升应对公共危机的区域能力》的发言

  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健全有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必需的能力,是社会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后盾。

  一是组织开展军警民协同、平战结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规划。建议结合日常储备和应急储备、平时供给和应急征用、民用需求和军事保障,组织应急专家学者、仓储供应部门、物流专业企业等开展研究,着手编制军警民协同、平战结合的区域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规划,建立军地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战区运行方式下的扁平化管理。

  二是建设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一体化联合的应急物资保障网络。在软件信息方面,建议搭建一个基于云端部署服务的应急物资保障云仓管理平台。在硬件设施方面,建议通过传统仓储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和新建自动化仓库等,逐步建成面向区域、中心辐射的网络化投送保障系统。同时,大力支持应急保障设施、装备的创新开发和应用实施。

  市政协委员郑昕作了《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协同提高我市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发言

  建议按照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四横四纵”总体架构,聚焦双重预防、监测预警、指挥救援、数据治理等核心领域,着力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整体解决方案。

  一是构建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区域增强、随遇接入、按需服务”,为应急救援提供统一高效的通信保障;二是建设应急数据资源中心,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供数据服务支撑,并对外提供应急数据共享、数据应用服务;三是建设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在一张图基础上实现实时监测监控数据的综合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决策等服务,全方位保障城市日常运行管理和高效处理突发事件;四是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上与国家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指挥系统对接,下与县(市)区指挥系统对接,形成应急管理调度指挥一张网,统筹应急救援力量;五是建设应急指挥大厅,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提供支撑。

  市政协常委苏承爽作《持续做好应急防御物资储备完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书面发言

  应急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围绕民生类物资供应的应急措施,是市民生活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抓住应急物资产业链建设的发展机遇,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创新思维,分享政策信息,有效提升服务,助力新机遇落地,让本地应急物资关联企业得到高效、长足的发展,从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拉动就业,助推美丽新昆明健康发展。

  加强对卫生防疫用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完善应急保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防疫卫生生产渠道,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在重大应急事件中的协调作用。

  加强打造本地连锁店企业流通渠道,发挥物流配送优势,创建“十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扩大民生基础生活用品范围,增加应急物资储备渠道和连锁便民服务网点。

  继续做好民生基础生活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借助连锁企业等社会资源形成多渠道应急生活物资储备体系,保证应急物资生产与民生基础保障可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应急管理指挥决策体系。昆明市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着眼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应急管理指挥决策系统,从组织领导、决策指挥、运作管理、资金投入、专业力量、医疗救助、物资供应、法律保障、宣传引导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慧化、链条式、响应性的组织构建,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管理指挥决策系统。

  二是完善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依托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标准统一、组织规范、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认真开展预警智能化、风险数字化、预案结构化、演练实战化、现场可视化、指挥扁平化建设,实现“日常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双重功能。

  三是打造公众应急教育平台。建议应急管理部门借助各类视频平台,系统全面宣传普及各类应急安全知识,及时推广介绍有关实训演练成果,不断提升全社会对应急安全的重视程度。

  市政协常委葛宁作《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等社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书面发言

  一是探索开展居民小区党建工作,拓展社区治理阵地。要加强组织覆盖、加强党建引领、建立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发挥落实融合到居民日常生活中,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二是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创新社区治理机制。要按照“边实践边研究,边提升边推广”的原则,继续加强探索,完善机制,督促落实,加强考核,切实解决不愿吹哨、不会吹哨,哨件质量不高、报到效果不好等问题,不断提升吹哨报到工作水平。

  三是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全面开展“红色物业”品牌创建工作,着力将物业企业党组织打造成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四是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报告”。主要明确将散布在各社区的在职党员的力量全面整合起来充实到社区,根据社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进一步充实社区治理的力量。(昆明日报记者陈雯)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