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何谓民生?代表称“投入不能都往民生‘框’里放”

来源:未知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03
摘要:广东人大网讯(记者林洪演)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中,有代表对地方财政中的民生投入比例提出质疑,很多地方的民生投入的占比都达到70%以上,究竟什么才是民生?不能全部都往民生这个框里放。代表建议,要做好民生的定义,才能让

  广东人大网讯(记者林洪演)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中,有代表对地方财政中的民生投入比例提出质疑,“很多地方的民生投入的占比都达到70%以上,究竟什么才是民生?不能全部都往民生这个‘框’里放。”代表建议,要做好“民生”的定义,才能让钱真正花在民生的“刀刃”上。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财政在稳健和积极之间寻求平衡,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财政对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有一个通盘规划。

  “我们在保增长,稳中求进的同时,资金的投向很重要,强调一些基础设施,比如交通能源,大江大河的整治,农业方面的投资,都是正确的投向。”陈建华同时指出,相比之下,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并不大。

  “以广州为例,这一轮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方面建设,除了教育投入比较大以外,其他的加起来也就是100多个亿,相比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如地铁投资大概是2千多亿,在整个财政投入上占比就很小。”陈建华说。

  陈建华建议,对中央财政和省市县(区)的财政预算安排,可通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部门,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把更多的财政资源定向投往这些民生设施,比如图书馆、文化馆、科学馆、美术馆、博物馆、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建设以及基本医疗设施建设,更加具体、明确地提出要求和目标。

  对于财政投入方面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兼职副主席袁志敏接过了话茬,“今年国家更加坚定了走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但过去几年科技投入占比一直偏低,基本在3.5%到3.6%之间徘徊,这很不合理。建设创新性国家,对科技投入肯定要逐年增加,向先进国家靠拢。”

  代表对于财政投入的关注也引发现场在座代表对于民生问题的思考,“究竟什么是民生?定义范围是什么?”不少代表都提到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很多宣称民生投入占比超7成,有没有那么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左)和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机场建设,城市建设,公路建设等都与老百姓有关系,从广义来说,也算民生,民生投入是否也包含这些?民生项目是否应该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攸关?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与自身利益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如保险、医疗、教育、养老、环保等。公众甚至包括人大代表,对于民生的理解可能和政府的不一样,对此需要有一个严格的界定。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表示,按照最基本的民生定义或大众对民生的定义,民生投入占比不可能达到7成以上,如果7成以上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将除公务员工资和党政经费外的投入项目大部分都算做是民生项目,“不能把所有的投入都往民生这个‘框’里装。”

  代表都赞同对于民生项目要有一个严格界定,不能含糊地将所有与老百姓有关的项目都当成是民生项目,“人大代表对于民生范围理解不一定和政府一致,会造成审议时对财政预算安排理解的不同,不利于代表审议,也不利于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