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京举办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开放新格局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平行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疫情冲击之下,“一带一路”建设更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创造契机的同时,金融业的开放格局也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的发展。2015年以来,一系列由我国主导的投资基金相继设立——亚投行、中俄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合作基金、中比直接投资股权基金……“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后盾”日益坚实。 “当前各国正遭受疫情重创,且疫情使全球产业链加快调整。在这一背景下,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发挥各国特长,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多说。 谢多表示,丝路基金成立5年来,坚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以及多个国际和地区性的组织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丝路基金已累计签约项目47个,承诺投资金额178亿美元,投资地域覆盖俄罗斯和中亚、南亚、东南亚、北非、中东欧、北美、南美地区,不仅包括低收入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还包括部分发达经济体,投资领域涵盖电力、港口、交通、油气、新能源、医药卫生以及食品等数十个行业,投资推动了所在国经济平稳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事业部副总裁郭蕾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个沿线和共建国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贡献。 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国开行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给予了特殊支持,先后设立了复工复产、稳外贸和国际物流供应链等外汇专项贷款合计307亿美元,有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和“一带一路”项目的持续建设。 “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低迷,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需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有关各方加强合作,创新风险管控手段,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郭蕾说。 郭蕾建议,我国金融业应以更高水平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合作;加强金融同业的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体系;推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合作,促进投融资便利化,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奠定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建议,未来数字金融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的重点之一。 黄益平指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覆盖面窄、普及度低,“数字金融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解决金融的问题,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重建议,在金融开放的新格局下,企业更需要立足项目本身深入调研项目的可行性与实施条件。 “金融机构要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主动防控风险。通过产融结合与深度融合,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设施连通进一步走深、走实。”陈重说。 记者在钟祥市看到,劣五类的护城河水依旧源源注入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水域镜月湖,使得这一湖泊生态状况岌岌可危。 贵州在一些制造业细分领域存在着国字号隐形冠军企业。在数字化升级的新赛道,这些企业逐渐成为地方经济抗风险、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