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功能 2021年保险公司聚焦民生领域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年大幕已经落下,2021年宏图正在徐徐展开。回顾2020年,银保监会编制和出台保险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超过40个,对互联网保险、保险代理人、重疾定义等多方面进一步规范,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功能,也为保险业服务民生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自2018年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以来,行业应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风险保障功能产品成为业界共识。整体来看,近年来开展的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长期作为保险业市场乱象风险集中点的公司治理和销售理赔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监察,有效抑制市场乱象发生。 公司治理方面,是近年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的重点领域之一,监管部门连续多年出台重要纲领性文件。2018年,《保险机构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出炉,在促进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试行)》下发,明确提出合规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指标,设置重大事项调降评级项,规范公司治理有效性及公司治理失灵等问题。销售理赔方面,在开展“回头看”工作之初就明确提出,炒停售、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等噱头为由的销售行为,被列为“回头看”工作的要点。2020年,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在代理人展业困难、群众健康保障意识被激发的双重影响下,线上保险销售行为得到更多关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经多年“锤炼”终于适时出台,进一步规范了保险销售行为,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一步。 多年来,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拓展与服务下沉,我国人身险行业发展逐渐回归保障本源,对以生命、疾病为标的的健康险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一度发展如火如荼的中短期理财型产品的市场占比由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近90%,业务结构调整效果显现。作为长期保障型业务险种之一,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策利好与保险公司加快布局商业健康险领域同步发力,使得行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共实现6582亿元,同比增速达13.9%,这正是对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的反映,而居民对健康需求的增长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保制度的改革以及相关保障的完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扩大保险产品范围”。要求到2030年底,全国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这一思路引导下,去年,监管部门根据国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仅完善了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对重疾种类进行重新定义,同时在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等多方面发布新规,使健康险经营有了更多政策依托。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居民对于养老及配套医疗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保险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参与者,担当起了更多社会责任。在2020年正式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满足消费者终身、长期领取需求的多样化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包括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覆盖群众生命周期、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目前,已有众多险企先后投资“保险+养老社区”或深度布局“保险+医疗+养老”产业链,为改善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等问题贡献力量。 随着保险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其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保险业在解决养老、居民健康等民生问题上发挥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保险业应更多聚焦民生领域,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