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就业问题。包括“去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 “十四五”时期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今年“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等。 做好就业这道“最大民生”必答题,对于云南而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高峰委员在这次两会期间专门提交提案,就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多渠道就业提出建议。他认为,劳务输出依然是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与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对民族地区转移就业人口的公共服务,制度化开展“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劳务协作,巩固劳务输出成果。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和专业建设,引导东西部共建职业培训基地、开展合作办学、实施定向招生等形式,加大“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精准式”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扩大“有序输出、集中输出、技能输出”的比例,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转移就业质量。 在浙江义乌打工多年后,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袁家营村民小组村民袁海波回到老家,创办了一家劳务输出企业,他同样关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的问题。工作中,他发现目前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着“用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一方面有的工厂苦于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又有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袁海波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农民工就业需更加精准。他建议在培训机构、劳务公司和用工企业之间建立联动机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覆盖面,让农民工在外出就业前获得一技之长。 就近创业就业是不少农民工的愿望。对此,袁海波代表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走出去宣传云南优势,吸引更多沿海企业到云南落户。高峰委员则建议对“固土守边”的民族地区的企业,按吸纳群众就业数量多少,给予不同比例的减税降费和政策性奖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他还建议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开发公益岗位的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公益岗位开发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保持公益岗位开发的连续性、稳定性,守住就业底线。 “保就业关键是要保市场主体。”罗珺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从税收、金融和降费等多方面提出了针对市场主体的优惠政策后,关键是要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市场主体应享尽享,保住大量的就业岗位。要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而对于各类市场主体来说,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在用好用活政府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广泛运用5G、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提供更多满足消费需要、市场需求的优秀产品和优质服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记者 郎晶晶) 云南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3月4日下午,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云南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本报记者 陈飞 摄 3月4日下午,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云南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主持会议并讲话。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