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前行中的精彩。无论是城市建设的大动作,还是身边的民生小事,总有一些让我们为之兴奋,在岁月的长河里,又增添了许多温暖的记忆。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过得好吗?最关心哪些民生指标?对自己收入满意吗?你对2019年又有怎样的期许……在刚刚走入新年的时刻,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一项有关“2018,你过得还好吗”的调查。 调查采取在线—54岁、55岁以上各200份。受访者中,按接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4.2%;按工作岗位,企事业单位员工占69.1%;按收入状况,5000—12000元/月者占51%。数据显示:对2018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受访者总体满意度较高,均值达到83.3%,其中“非常满意”有10.8%,46.3%的受访者表示“基本满意”,26.2%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持其他态度者为16.7%。 调查罗列了与百姓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20项指标,分别为所从事的工作、劳动保障完善程度、每月可支配收入与年收入是否逐年增长、吃穿行消费水平、房价、市场总体物价水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与看病费用支出、城市绿化覆盖率及养护、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河道水质状况、垃圾分类与处理、治安环境、城市道路质量和通畅程度、公共交通便捷程度、菜场超市与停车等生活配套设施、小区环境整治与物业管理水平、食品药品安全、教育资源配置,请受访者在上述20项指标中,选出10项最关注的。 数据显示,受访者的选择中,生活水平、安全与生活保障等方向的指标较集中,前者涵盖可支配收入、吃穿行消费水平、医疗支出、房价与市场总体物价水平等,后者涵盖食品药品安全、空气质量、治安环境等。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以57.1%的占比排在首位,表明普通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和预期。 医疗保障与看病费用支出以55.9%排第二位。有受访者表示,虽然本市医保覆盖率已相当高,但“看病难、看病贵”情况依然存在。由于各种保障存在一定差异,以及部分药品自费比例偏高等原因,使得一些患者不堪医药费用支出,“因病致贫”等情况也有耳闻;至于“看病难”,特别表现在儿科、妇幼保健资源相对不足。一到流感高发季,儿科就诊量陡然上升,网上还流传着一张“上海各大医院儿科排队时长表”,看一次病最长排队时间要7个小时。 每月可支配收入与年收入是否逐年增长以55.2%排在第三位。数据的背后,反映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知名咨询公司美世对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上海生活成本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7,是中国内地最昂贵的城市。在多元化的消费背景下,人们对于收入分配的期待自然更高。 在20项民生指标中,“空气质量”占54.9%,排在第四位,与排在第三位的“可支配收入”仅有0.3个百分点的微弱差距。 美丽上海建设正有序开展。2018年,本市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启动第七轮环保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聚焦水、大气、土壤、固废、工业、农业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崇明生态岛建设等9个专项领域和若干保障措施,安排项目约250个。根据计划,2018年至2020年,上海年均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要力争达80%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数。 在此背景下,2018年以来,上海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据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信息,截至2018年10月,本市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有6个月同比有所上升,特别是2018年夏季,空气质量优良率增幅较大,其中7月AQI优良率由2017年的41.9%升至87.1%。 除了空气质量,受访者对城市绿化覆盖率、噪声污染、河道水质状况、垃圾分类与处理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指标亦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受访者普遍表示:期盼上海的生态环境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应该成为一种不懈的追求。”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眼下本市正大力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在普通市民中的关注度有待提升。本次调查中,此项关注度仅有15.3%,说明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亟待加强。 2018年,你对自己收入满意吗?调查数据显示,表示“非常满意”的有10.8%,“基本满意”的46.3%,两者相加达到57.1%,超受访者半数;表示“一般”的有26.2%;“不满意”的有9.0%;“非常不满意”的有4.6%;还有3.1%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从分类数据看,年龄层次在25-34岁群体满意度最高,“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超过六成;而45岁以上群体满意度相对较低,“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比低于平均数,仅53.5%。对收入满意度的差异,或与不同年龄层次所处的职业状态相关。 数据还显示,47.7%的受访者2018年的收入与上一年基本持平,37.7%的受访者表示较上年有所上升,还有14.6%的受访者表示较上年略有下降。但从总体看,48.9%的受访者认为可支配收入可基本满足生活需求,34.5%的受访者表示略有剩余,也有16.6%的受访者遗憾地表示“收入不能满足生活需求”。 是什么造成16.6%的受访者“入不敷出”?在给出的6个原因中,家庭综合负担(除房价之外)较重是主要原因,选择该选项的有33.1%;其次是房价因素,选择房价太高的有21.7%;第三个原因是“异地生活成本较高(租房等成本)”,选择此项的有13.9%。 除上述三项外,高额房贷、孩子教育成本支出、被疾病所困三项,也均有10%左右的选择。 尽管有少部分人觉得收入不够花,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当前市场整体物价水平表示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认为“太高了,不能接受”的仅占7.2%;认为“正常水平,毫无压力”“偏高,但总体尚可接受”“有高有低,不能一概而论”“有点高,生活略有压力”者,分别为6.3%、35.9%、32.0%和18.6%。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处于“下游”的仅8.9%;其余均认为自己在中游和中游以上水平,以中游水平占多数。 过去的一年,你幸福吗?数据显示,70%受访者表示“幸福”,其中尤以35岁以下群体更高;另有30%受访者表示“希望可以更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有一种说法是幸福与占有财富的多少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对这一说法,63.4%受访者表示赞同。对于财富,36.3%的受访者认为“钱够用就好,不需要太奢侈”,34.1%的受访者认为是“有房有车有固定收入,工作忙碌但充实”,21.6%的受访者选择“要达到花钱不用思考的自由财务境界,要牺牲大量时间甚至健康,不一定值得”,另有8%的受访者选择“自己省吃俭用没关系,多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更快乐”。由此可见,受访者们的“财富观”总体是健康向上的,钱越多越幸福成了伪命题。 调查请受访者继续回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必要因素”,在7个多选项中选取3项,7个选项分别为收入水平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个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人际交往广泛、物质充足环境优良、受人尊敬、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收入水平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以及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分别以71.4%、48.5%和47.2%排在前三位。 对于30%“希望可以更幸福”的受访者来说,是什么让他们感觉2018年的生活略有不足?调查显示,生活(学习)压力大、可支配收入略嫌不足、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三个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业余生活乏味、生活环境不够好、人际关系不够和谐等也是困扰部分受访者的原因。不过,一个令人欣慰的数据是,绝大多数受访者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仅有9.6%的受访者感觉“颓废失意”,对这些受访者,我们想说一句:生活总有坎坷,积极面对就好。 站在新年的起点,81.4%的受访者表示在2019年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列出的8个多选项中,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是三个最大的目标,占比分别为63.5%、58.0%和43.4%。朝着目标奋力前行,便是给自己最真心的新年祝福! 原标题:市民关心的一些民生问题,今年都将取得新进展 养老金继续提高,就业岗位再增50万个本市各类人员养老金水平今年还将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将继续迎来调整。上海还将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深入推进科创领域职称分类评价,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和“绿色通道”。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十九大报告阐述得非常清晰,比如说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健康问题、打好扶贫脱困攻坚战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眼于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数据显示,受访者的选择中,生活水平、安全与生活保障等方向的指标较集中,前者涵盖可支配收入、吃穿行消费水平、医疗支出、房价与市场总体物价水平等,后者涵盖食品药品安全、空气质量、治安环境等。除了空气质量,受访者对城市绿化覆盖率、噪声污染、河道水质状况、垃圾分类与处理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指标亦有不同程度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