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目标,不仅是刺激经济发展,更要保持稳定,不能损害普通民众的经济利益,不能以贫富加剧为代价。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求是》杂志撰文称,要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文章系统介绍了货币政策的本源和目标,以及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 这原本是篇颇具专业性的文章,却意外占领了诸多网站的头条。文章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以“民众视角”让货币政策接上了“地气”,其中的金句,如“不让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等也直观地表达了民众对货币政策的期待。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服务于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特点。特别是在经济出现减速下行的时候,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历次出现经济下行压力时,中央都要加强基础设施投资,这也被看作是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必备政策工具。 2018年以来,央行先后七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今年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1万亿元。应当看到,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码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已现企稳迹象。更有数据表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正在改善。 殊不知,货币政策的使命除了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守护好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易纲在文章中指出,货币政策与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关乎大家手中的“票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适当的货币条件可以促进财富增长,不适当的货币条件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和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 这一点,相信不少人都深有感触。在过往的货币政策中,供应量增加的结果往往是有钱人、有资产的人更加有钱;相反那些靠工资、存款生活的大多数普通民众,却面临通胀风险。而易纲的表述暗含了对“宽松政策”的否定,强调了政策未来的稳健性,并且以人民币“值钱”为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货币政策再宽松,也难以阻止全球经济放缓。特别是逆全球化不断蔓延使得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改变了2008年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割裂了投资、贸易和全球市场空间,货币宽松已不能使金融资源在全球经济中实现有效配置。 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奥日前警告,央行印钱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结果就是推高资产价格,资本市场扩张了,市场上涨了。同时,央行不断“放水”,也加大了世界的贫富差距。因为在资本扩张之下,如果你拥有金融资产,你将会变得更富有,相反你则会变穷。 由此来看,易纲所述的“放松货币条件总体上有利于资产持有者,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固化结构扭曲,使危机调整的过程更长”,也意味深长、有的放矢,透露出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仍是“稳”字当头。 这就需要,一方面针对经济放缓的情况,宏观政策需要为区域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以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改善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保证普通民众在市场交易中的币值稳定,其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同时对人民币抱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