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每当夜灯亮起,在灵山县三海街道黄膳村文体广场,妇女们和着优美的乐曲开始载歌载舞一派欢乐和谐气氛。 近日,一年一度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头节”正在灵山上演,交错如织的乡村道路处处车水马龙,亲戚朋友一起结伴来来往往、串门庆贺丰收年。 近年来,灵山县以农村基层党建领航,使村级组织阵地由弱变强,为服务群众和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条件,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旧办公楼地处偏僻,实际能使用的不足90平方米,不方便群众办事,现在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灵山县那隆镇枫木村支书徐业宗感慨地说。该村筹措49.5万元,于今年6月建成新办公场所,办公室、篮球场及舞台等一应俱全。 灵家村属于“十三五”时期贫困村,总人口3730多人,一直以来缺文体中心和活动场所,群众“开展活动”,都要隔壁村去“蹭”。为攻克该难题,灵山县通过财政资金支持一点、帮扶单位帮助一点和群众筹集一点等办法,投资120多万元建成占地1540多平方米、办公楼面积550多平方米的一体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近年来,灵山县扎实推进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有力夯实服务发展硬件,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归属感。据统计,仅“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筹措资金6870多万元,改善405个村级组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党建工作站87个,实现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 “办公楼变靓了,村干部精神面貌也大变样,为群众办事就像办自家事情一样认真,很满意。”近日,刚从灵山县武利镇珠理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完转房手续的翁光宁高兴地说。 过去,由于部分村干部工作不在状态、投入精力不足等,珠理村党总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为提升整顿实效,灵山县双管齐下,下拨经费支持该村建设新村委办公楼,并组织村干部谈心谈话,加强思想教育管理,软弱涣散现象消失了。 “以前出个证明,要提前预约或跑到田间地头找‘公章’,现在好了,每天都有干部值班,有事情马上能办。”到村委出具贫困户证明办理学费减免手续的文利镇甲叉村群众颜居宇和颜庆高双双点赞。 灵山县在夯实阵地基础的同时,每年按照10%的比例排查整顿农村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推行村干部轮值坐班等制度,改善村级内务管理,促使日常工作走上正轨,改变“公章挂在村长裤腰带上,走到哪带到哪,半天找不着人”的局面。2014年以来,全县409个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55.83万项,解决难点热点问题1.22万件(次)。 “生活好了,也要把村子建设得美美的,我捐一万元。”“我捐1600元。”“我捐1500元。”“感谢党的好政策助我脱贫了,我捐70元……”9月5日,为推进乡村风貌提升,灵山县武利镇高李村730多名群众踊跃捐资近3万元,其中有8户贫困户参与捐款。 “通过发挥组织阵地的作用,深入开展‘两日一争’主题活动,全村由‘一盘沙’变成‘一盘棋’,2016年已实现摘帽,现在正在齐心协力建设幸福乡村。”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应香介绍。 目前,高李村已投资16万元,拆除废弃房屋1500平方米、建设500米篱笆带、铺设红砖带550米、绿化带510米,打造别具特色的“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村口景观、水中景观、绿化景观、庭院景观”“三微四景”,成为全县的示范点村。 近年来,灵山县坚持以星级化管理为主线,创新开展“两日一争”主题活动(即把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四定为党支部主题党日和党员志愿服务日,引导党员争当标兵),推动党员在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窗口、信访维稳等工作中争当模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