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西藏民族大学教师赵国栋告诉记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西藏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为保护、传承和发展西藏这一文化形态贡献力量。”因为爱西藏爱茶,赵国栋先后出版了《茶叶与西藏》《西藏茶文化》等著作,在茶文化界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因为在校开设“茶社会学”公选课获得全校学生一致好评,赵国栋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茶教师”。 除研究西藏的茶文化外,赵国栋最关注的是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赵国栋看来,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西藏尤其是高原农牧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在当前,专门以高原农牧区为田野点的深入的文化产业研究仍然缺乏。“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那里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对产业发展带来的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自然环境给科研工作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带来的身体和意志上的考验。” 这些困难都没有让赵国栋放弃对高原农牧区文化、生态和产业发展的探索。“喜欢”二字道出了他执着的原因,他用简洁的话回答记者:“我喜欢投身到对西藏的研究中,同时无比希望看到西藏更美好的明天!” “虽然海拔超过了4600多米,每天都头痛欲裂,但我在那里与农牧民群众一起工作生活,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回忆起2016年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的霍尔乡驻村调查的情形,赵国栋不禁感叹,“除了日常工作外,我完成了10多万字的驻村日记《圣湖之畔》。” 2017年,这本驻村日记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国栋将售书款全部捐给了霍尔乡村中的群众和霍尔乡小学。 2016年1月至8月,在驻村期间,赵国栋对当地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最终形成了《西藏文化产业研究——体系、实证与理论》一书。他说:“我把对西藏的高原农牧区的文化、生活、产业分析贯穿于全书始终,想尽可能地勾勒出阿里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在宏观结构与微观建设之间架起一座有机的桥梁。” 据介绍,这本书以西藏阿里农牧区为主要田野点,从体系、实证和理论三个维度对西藏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赵国栋认为,“丰富的田野资料和穿插的分析方式有助于观点的阐释。”该书以阿里地区为例,强调西藏区域文化产业建设中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及如何因地制宜实现产业升级。他认为,西藏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它与文化、旅游与生态有机结合的程度。基于此,他提出了西藏文化产业的“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该书在2019年6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年7月至9月,赵国栋又回到了普兰县做了2个多月的调查。他说:“做跟踪性的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文化和产业变动的趋势,同时也检验已有分析的正确性和问题所在,找到问题,抓住关键,这样才能给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对策。”调查结束后,他在中国西藏网发表了12篇深入介绍阿里农牧区生态、文化和产业的文章。 现在,赵国栋又把目光聚焦在了高原农牧区文化、生态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上。他认为,这种聚焦也是与自己在《西藏文化产业研究》一书中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取向相一致,要坚持用三位一体的视角看待西藏发展。(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图片由赵国栋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石一宁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主编,多年来在文学评论与散文创作领域落力耕耘,皆有丰实收获。《履痕心绪》集子收入的《上林忆想》《潇湘的雨》《凌云行思》《紫云归来常看云》等近年新作,或抒发游子乡愁,或叹写人物命运...[详细] 这一年,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着力构建全媒体格局,不断讲好甘孜故事,传播甘孜好声音,把政策、理论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好故事,让甘孜走向省内外,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甘孜……[详细] 中国首部《汉藏双语诉讼法词典》出版暨捐赠活动18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详细] |